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学技术只有被劳动者所掌握并自觉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才能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一些政协委员认为科普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议大力发展环保科学普及工作,提高我国国民的环境科学素养。
环保科普水平低
全国政协委员李长安介绍说,目前,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还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对于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人口适度增长和人口质量提高等还知之甚少,这就需要向广大公众进行环保知识普及。
长期以来,环保部门结合环境宣传,开展了一系列环保科普工作。从2006年开始,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科技部联合开展了国家环保科普基地评定工作;近10年来持续开展了“绿色学校”、“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绿色社区”等活动,形成了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科普品牌;各级环保部门依托环境科学学会等单位初步构建了环保科普工作组织体系,培养了一批环保科普队伍;结合环境保护重点、热点问题,开发了具有特色、形式多样的环保科普产品等。
但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长远部署,缺乏统筹协调,环保、教育、宣传、出版、科研等单位未能形成合力,环保科普相对于其他环保工作来说仍较薄弱。一些地方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有限,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环保科普工作不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李长安看来,环保科普现状是我国科普工作现状的一个缩影。分析原因,一是对科普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科普科技工作者的科普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我国目前对科普工作和成果评价重视不够所致;三是科普工作缺少社会氛围,这主要与科普工作社会地位不高有关。从环保科普的角度来看,目前尚未成为环保工作的重要抓手,与国家环保重点工作衔接不紧密。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明显增强,科技条件大为改观,科技水平迅速提升。但科普工作的发展与科普资源的增长明显不相称。同时,由于各方面的重视不够,科普投入不足,科普手段十分落后,科普工作难以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目前,一些环境热点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有效地向公众开展环保科普,而不是一般意义上重要性的宣传造势,对于化解矛盾、解决环境敏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科普重要意义未被认识
目前,国家财政对科普活动经费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我国财政对科普工作的投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科普筹资渠道单一。我国科普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由于科普是一项惠及全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具有投入高的特点,同时也由于科普事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如机制、技术、管理等问题,短期经济收益低,致使大量社会资金不敢涉足。环保科普更是如此,由于缺乏持续稳定的财政支持,大部分环保科普工作仅限于在试点单位或试点地区开展,还没有在社会上形成明显效果;资金短缺也严重制约了高质量环保科普产品的开发。许多环境科学知识普及没有跟上环保事业发展的步伐,群众的环境科学知识仍存在一些误区和盲区。
在采访中,一些政协委员还提出环保科普的表彰和奖励工作力度要加大。目前环保科普的表彰和奖励工作只限于民间层面,政府层面的奖励很少,这样的鼓励现状离《科普法》、《科学促进法》和《环境保护法》的要求相差甚远,未能激励社会更多的组织和个人投入到环保科普事业。
李长安建议切实加强政府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建议科普进党校。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现代科学技术、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防灾减灾救灾等科普培训。领导干部的科学普及对全社会的科学普及工作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
在采访中,一些政协委员也表达了一致的建议,认为《科普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律之一。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相关部门规章中的环保科普政策、方针也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不是“花瓶”摆在那里供欣赏的。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环保行政部门必须认真加大工作力度把科普法和环保科普的方针、政策认真地宣传好、贯彻好、执行好。
同时,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率先设立奖项,逐步将环保科普图书、科普影视、科普动漫和科普基地等纳入评奖范围。鼓励并引导社会力量设立各种形式的环保科普奖。
环保科普载体亟待创新
正如一些政协委员所言,环保科普要取得良好成效,归根结底需要公众的支持。因此,就要求环保科普活动在主题选择、内容设计上紧密围绕国家环保重点工作、社会热点和公众需求来进行。环保科普作品开发,也要根据受众对象关注的焦点、热点与难点,确定环保科普资源开发的重点内容。
环保科普工作的方向,要紧密围绕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围绕群众关心的水污染、垃圾处理、放射性管理、环境与健康、食品安全、室内环境等热点问题开展。充分挖掘和利用环保科普资源,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开展环保科普资源调查,及时准确地掌握环保科普资源状况,从本地环保科普工作实际出发,提出推动环保科普工作的具体意见和措施。环保科普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同时,要加强环保科普队伍建设。
环保科普要做好,宣传手段少不了。而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及相关的科普知识,从而自觉地参与环保,积极地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则需要进一步研究创新传播方式。目前环保科普知识主要依赖报纸、杂志、图书、影视作品等途径进行传播。如何在借助主流媒介进行传播的同时,进一步挖掘网络、微博等新兴媒体的传播功能?
政协委员们表示,网络、微博等新兴传播途径面对的受众群体更多更广,可以最大程度地加大环保科普活动的宣传力度。同时,传统传播途径也要有所创新。例如,面向儿童、青少年的环保科普读物要注重趣味性。面向广大农民及社区居民的环保科普影片及图书应考虑到受众群体的接受能力,尽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鲜活的表现形式,将深奥复杂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解释给公众,让人们真正了解环保知识,并将其用到实处。要因地制宜地开展环保科普工作,多渠道增加对环保科普投入,鼓励具有环保科普教育功能的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以及高校、科研所、工矿企业、中小学校等机构建设环保科普基地,开展环保科普工作。
我国农业人口有9亿,且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环境意识亟待提高。全国政协委员潘碧灵建议开展农村环境宣传教育,营造农村环境整治氛围。采用一些农村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素材,开展环保知识下乡活动,编写适合农村的环境教育教材,在农村中小学中广泛普及。建立农村环保公众参与机制,激励引导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仅用于学习,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扫描关注猕猴桃微信公众号1
微信公众号码:sldmht
微信公众号名称:十里地猕猴桃
猜您也喜欢的: |
下一篇:卖空壳彻底扼杀了育种创新努力
本文地址::http://www.029mht.com/news/rwsj/2018-04-17/11774.html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