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兴起于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新世纪初已在全球蓬勃发展,不仅成为发达国家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也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运用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创意农业发展,是推进上海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举措。 一、“创意农业”为上海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型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 所谓创意农业,就是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资源,创新农副产品,完善农村多层次产业链,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也就是说,有效地将科技、文化、社会、人文的创造力等各项资源通过创意的手法融合成为多种新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农业研发、生产和销售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同时以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为依托,通过创意拓展和整合,使其与城市的市场消费需求及其变化有机衔接和融合,创造出新价值和新市场。创意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创新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运用文化生产力提高农业附加值。在创意经济时代,文化创意所释放的文化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原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高度,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首次提出了要解放文化生产力以及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要求。所谓文化生产力,是指“人们围绕满足人类心理需求,运用文化资源,把人类自身的思想、意志和情感作为文化资源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和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这里的文化资源已成为一种生产要素,可投入各类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创造财富。创意农业就是以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发展新思路,去积极挖掘和开拓文化生产力在新农村发展中的巨大潜力和价值空间。比如在利用生物科技手段改变农产品形状、色彩和口味等物理功能的同时,融入文化元素,增加农产品的文化艺术含量,并根据市场需求,运用新理念把农产品变为艺术品,设计生产出“来自泥土的原生态作品”,可大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运用创意产业的渗透融合功能拓展农业产业链。产业链的建设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创意产业具有较强的渗透融合功能,通过创意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以及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拓展现代农业原有的“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产业链,可以形成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四个层次的产业群,通过创意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让人们充分享受农业价值创新的成果。其中核心产业是指以特色农产品和园区为载体的农业生产和文化创意活动;支持产业是直接支持创意农产品的研发、生长、产品的加工,以及推介和促销这些产品的企业群,如科研机构、种源公司、现代农业设施、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如会展、动漫、表演等)的策划企业、加工厂,以及金融、媒体等企业;配套产业则是为创意农业提供良好环境和氛围的企业群,如旅游、餐饮、酒吧、娱乐、培训等等;衍生产业是以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创意成果为要素投入的其他企业群,如玩具、文具、服装、服饰、箱包、食品、纪念品等等生产企业。在整个创意农业产业体系中,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有效嫁接,文化与科技紧密融合,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农业及加工食用的农产品成为现代时尚创意产品的载体,发挥引领新型消费潮流的多种功能,也因此开辟了新市场,拓展了新的价值空间,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十分显著。 运用创意产业的观念价值建立农业产品的品牌。品牌建设是农业转变增长方式的有效之举,发展创意农业的过程是挖掘观念价值的过程,也是培育消费者文化认同的过程。通过对本地农业文化品牌、农产品商标、知识产权等符号价值的创意经营,能够引领新的消费时尚,形成新的市场,塑造新的品牌。上海农村有许多农产品在市场上有较好的口碑,也注册了商标,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如嘉定马陆的葡萄、南汇大团的水蜜桃、宝山的大米、崇明的芦笋和花菜等,又如上海的涉农地理标志产品、“迎世博会优质特供果品基地”等涉农品牌等等,都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但大部分涉农品牌价值没有得到有效挖掘,也没有形成以品牌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农产品的收入主要来自其食用功能的价值,品牌作为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呈现断层效应。 二、发展创意农业是上海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新战略选择 目前在上海现代农业发展中普遍遇到土地性质的瓶颈问题,难以实现农业加工和农业服务业等的配套设施的建设,制约了农业有形产业链的扩张。从保护农用地的规模和农村自然生态环境的角度而言,限制有形建筑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而寻求新的模式发展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才是上策之举,因此创意农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上海发展创意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市场、信息和人才等优势,应该成为我国发展创意农业的领先城市,发挥上海农业在知识创新方面服务全国的示范效应和先导效应,把创意农业确立为上海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一种战略选择。 首先,发展创意农业可以为上海农业集聚更多的高端要素和资源。创意农业不是单纯地将农村看成为城市消费提供原料的生产地,而是一个能够为城市人提供工作、生活、学习、休闲、消费等广阔舞台的新天地,发展创意农业能够实现城乡人才、信息与资金上的互动与交融,而非单向的城市反哺农村。这种互动能够使创意人才与农业紧密结合,既提升了农业经营者素质,又集聚创新型人才,因此,发展创意农业可以为上海农业集聚更多的高端要素和资源。 其次,发展创意农业可以提升上海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品位。目前上海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是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以追求高效农业为目标,强调的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农业生态休闲功能的拓展,其资源配置和规划建设以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为核心,尤其是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由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投资商承包经营大规模的土地,一些农村几乎沦为“农业工厂”,规模化所导致的现代农业园区“工业化”思维和布局倾向显著,造成了上海各郊县在农村自然景观上的雷同,在产业结构上的同构化,田园风光趋于人工化,这不仅弱化了农村的人文环境,也使得鲜活的乡土文化气息和民俗风情逐渐丧失。创意农业是以农村本土文化为核心要素,一方面将农业生产与地方自然、文化、社会等资源进行创意性配置组合所形成的创意农副产品,另一方面以农民为主角、农村为背景开展创意农业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充分整合和盘活农村的各种资源,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够保护当地的历史文脉,弘扬当地的文化特色,使农民居住的场景和田园生活具有真实、生动、鲜活的美感。 第三,发展创意农业可以提高上海农民的收入和生活品质。与农业生产单向的经济效益相比,创意农业的综合功能显著,文化生产力的释放及其在农村的运用是以农民自身的文化觉醒为前提的,创意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只有本地农民的积极参与,本地文化才能彰显鲜活的真实性和原生态的感染力,农民在直接参与的同时解决了就业,也提高了收入。显然,以新型生活方式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改变农村的面貌,能够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民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效益,是创意农业发展的价值取向。(王慧敏,朱达)
时间:2018-04-16 来源:029mht.com 作者:猕猴桃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