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19  来源:029mht.com  作者:猕猴桃妹妹

   

    

    2013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提出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同时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及时跟进。政策的春风吹拂三晋大地 ——

    在晋城市泽州县,提起陈晋元的名字,或许知道的人不是很多,但是说起他的绰号“蜂王”,那可是名声赫赫。

    “蜂王”20岁的时候就开始养蜂,至今已干了20多年,在业内不仅是老资格,而且由于技术上的拔尖,堪称是养蜂界的权威。“蜂王”养蜂的规模很大,别人养蜂一般也就五六十箱蜂,而他却有蜜蜂140多箱,150多万只,在泽州县绝对坐头把交椅。

    “蜂王”告诉记者,两年前,他开办了自己的家庭农场,用自己名字命名为晋元种蜂场。现在,农场一年能生产槐花蜜、梨花蜜、荆花蜜总计一万多斤,一年的纯收入在十万元以上。“蜂王”说,为了提升农场蜂蜜的市场知名度,他已经注册了“锦源花儿”商标。为了使蜂蜜产品多元化、系列化,进一步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他正在建设自己的加工生产线。他说,养蜂是在创造甜蜜,这辈子呀,他要把这份甜蜜的事业进行到底。

    其实,陈晋元的农场只是我省近万个家庭农场中很普通的一个。近年来,家庭农场在三晋大地如雨后春笋,它们的兴起已成为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探究。

    家庭农场从何而来?

    家庭农场,是一个舶来于欧美的“洋名词”,它是对存在于欧美一种较为普遍的农业经营主体的称谓。在中国,农村种养大户与其有很多相似的特征。国内以前根本没有家庭农场这一概念,只是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第一次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之一提出,才使家庭农场作为一个名词首次在国内亮相。之后,2013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提出要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同时又出台一系列扶持发展家庭农场的政策加以引导,由此使家庭农场开始在广大农村逐步兴起。

    什么是家庭农场呢?省农业厅经管局相关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是目前国内对家庭农场的定义。

    这位负责人说,就山西而言,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下达之后,我省农业部门就积极着手培育和发展本土家庭农场。首先是制定了《山西省农业厅关于认定家庭农场的暂行意见》,随后又出台了《山西省农业厅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两个《意见》作为政策依据指导我省家庭农场的发展。在国家和我省一系列政策促进下,山西的家庭农场得到了快速发展。

    为什么我省的家庭农场能从无到有,在三晋大地上快速发展起来呢?记者从省农业厅经管局了解到,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扶持起了极大的引导作用,之前我省已出现了一批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产品加工大户,他们事实上已具备了家庭农场的基本条件,客观上为家庭农场的诞生做好了铺垫。换句话说,家庭农场只是他们的升级版。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庭农场在政策的春风吹拂下,自然顺势而生。

    那么,我省的家庭农场兴起之后,作为一个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有何特点呢?省农业厅经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对我省家庭农场的跟踪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种植型家庭农场占多数。在全省已确认的9612个农场中,种植型农场为5932个,占总数的61.7%;养殖型农场为3365个,占总数的35.0%;种养结合型农场为295个,占总数的3.1%;其它类型的为20个,占总数的0.2%。二是农场在产业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在我省北部传统的玉米和杂粮产区,粮食型农场占主导,3909个种粮农场占了全省农场的40.7%。其中大同、朔州和忻州三地就有2665家粮食型农场。与北部不同的是,在山西南部家庭农场多是粮经兼作型。如粮菜、粮药、粮果型家庭农场等,兼作型农场有2023个,占全省农场的21.0%。在中北部则是养殖型农场或种养结合型农场较多,种养结合型农场基本是以种植玉米为主兼养鸡、猪或羊。三是种植型农场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大。截至2016年6月,我省家庭农场经营耕地总面积为116.4万亩,平均每个种植型家庭农场经营面积为196亩,是全省承包农户户均承包耕地9亩的21倍多。其中粮食型家庭农场经营面积79万亩,平均每个家庭农场为218亩,是全省承包农户户均承包耕地的27倍多。

    哪些人成了“农场主”?

    时代大潮起,自有弄潮人。国家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使我省一批视野开阔、意识超前的农家人及少数业外人士发现了新的发展机遇,他们闻风而动创办家庭农场,由此成为我省有史以来的第一批“农场主”。那么,这些“农场主”是何来头呢?省农业厅经管局相关负责人给出记者这样的答案:

    农村种养大户当上了“农场主”。近年来,我省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加快,2015年全省土地流转面积达到790万亩,土地流转率达16.2%,其中流入农户的面积有551.4万亩,占69.8%。土地流转的不断加速为家庭农场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许多农村种植养殖大户依靠自身经验和技术的积累,从本村或周边村大量流转小规模农户的承包土地,从事规模化、特色化种养,办起了家庭农场。这是我省农村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方式和主要力量。孝义市大孝堡乡文明村村民梁敬义,就是2011年从村里其他农民手中流转了362.5亩耕地,创办了粮食种植家庭农场。

    “四荒”治理人当上了“农场主”。1997年山西省政府出台《关于拍卖农村“四荒”地使用权搞好小流域综合防治的若干规定》,文件指出,凡属我省农村集体所有的未进行治理的“四荒”都可以拍卖使用权,实行谁购买,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拍卖“四荒”地使用权的期限,一般期限在50年内。在政策引导下,我省一些农户承包了村里“四荒”地,由此积累了一定规模的土地。

    寿阳县解愁乡农民要光明,2005年、2006年先后投资了10万余元购买了解愁刘家山至北连雷公山一带荒坡共4000多亩。2007年、2008年先后开垦耕地1700余亩,以梯田形式连片成地,为创办生态农场打下坚实的基础。2009年春,要光明聘请技术专家对该土地进行了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对症下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土壤进行了改良,种植高粱和玉米。他还将闲置的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创建了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园区,实现农林牧有机结合,就这样办起了光明种养家庭农场。

    部分返乡农民工当上了“农场主”。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后,我省一部分打工富裕起来的农民工,带着外出打工挣得的“第一桶金”返乡创业。

    潞城市黄牛蹄乡辛安村农民赵爱红,外出务工开过汽车修理配件门市部,经营过洗煤厂,后因经济形势不好,2014年他返乡创业,承包村里浊漳河滩200亩沙土地干起了老本行,创办了富潞湾家庭农场,从事水果、坚果、粮食、蔬菜种植和销售。除了种植园区外,他还创办了养殖区、农副产品加工区,并且在种植的基础上增加水果采摘、观光旅游,使富潞湾农场成为一个农业生态观光园。

    少部分企业家当上了“农场主”。由于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山西煤炭市场进入去产能周期,以及国内整体经济增速由高速调整为中高速,我省的一些农村企业主主动回村与家族成员联合投资农业,也参与到创办家庭农场的队伍中。

    兴县贺家会乡寨子沟韩志平多年在太原办公司,2012年回村与大哥、姐姐一家承包了寨子沟林场土地7146.6亩。他利用一年的时间投资400万元修整山中道路,布局完善种植区、养殖区,架设长达5000米的高压线,并装配了变压器,架设了一座移动信号塔。他聘请省农科院专家,实地考察,化验土壤水质,研究气候规律,规划生态林、经济林、中药材种植布局。在完成基本建设后创办了生态家庭农场。2015年农场已取得初步成效,发展刺槐、油松、杨树成林面积2000多亩,核桃、杏树等经济林1500亩,连翅、防风等中草药材500亩,开发苗圃地100多亩,鱼塘30多亩。同时,他还修建了一座能养5000只鸡的鸡舍以及能养100头猪的猪圈,开发了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园50亩。韩志平在建设生态家庭农场的同时,又成立兴县绿云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注册“绿云”商标,他把农场生产的各种有机菜、蛋、肉类产品采取客户订购模式加以销售,打开了太原市场。

    家庭农场咋经营?

    家庭农场从一个“洋名词”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且在短短的四年间就在我省兴起了近万家。那么,这些出现在乡村的新面孔又是怎样来经营的呢?记者为此专门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发现他们基本上是采取了如下的几种经营模式。

    “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模式。农场在农场主独立经营的前提下,将全部或部分生产环节生产要素不足的问题委托给当地供销社、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解决。这种生产模式大量存在于粮食种植型家庭农场中。

    长子县宋村乡西郭村任树景,是当地有名的种植能手。他流转了本村300多亩土地,与儿子媳妇一起种植玉米。虽然他没有加入合作社,也没有与公司等合作,家里只拥有一些中小型农业机械,但依靠当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依然确保了他的种植农场正常经营。如农场的种子、化肥都是从他所在乡的农资门市部购买,这样的农资门市部在乡里都是由本地人经营,经营年份久,老任和他们打交道时间长,购买的农资产品也可靠放心。由于农场面积大,每年到了春耕、秋收时节,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个人就会主动联系老任进行耕、种、收的服务。这其中有经常进行业务联系的屯留县北岗联友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也有本乡个人购买大型机械从事农机服务的。按老任的话说,在他经营农场这几年里,社会机构的服务还说的过去。老任的玉米销售也是如此。他所依靠的所谓粮商,就是专业进行粮食收贮的人,虽然价格上不高,但好在能走量,有多少收多少,而且这些人常年与老任合作信誉好,不拖欠。

    “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家庭农场虽然较大程度地克服了传统小规模农户经营的缺陷,但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对生产要素和技术要素投入要求也越来越高,家庭农场面临的资金风险、市场风险增大。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与其他主体进行合作。

    定襄县雨润种植家庭农场主胡梅花,2008年牵头成立了“定襄春雨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由起初的5户发展为现在的105户。她就是利用合作社完成自己家庭农场的农机作业。在此基础上,她充分发挥合作社机具多的优势,还对周边农户开展了“套餐式”农机作业服务,她推出了“195元套餐”,即农户每亩交195元,可享受“购买种子、旋耕地、播种、化学除草、机收”作业服务;“75元套餐”可享受“购买种子、旋耕地、播种”服务等托管和半托管模式。这样农民每亩地可节省投资30元,既方便了农民,又避免了农机具的闲置,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机具效益。

    “家庭农场+龙头企业”模式。家庭农场作为公司的原材料生产基地,由公司统一制定标准,统一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统一收购产品,形成公司与农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这种模式较多出现在养殖型家庭农场。

    位于祁县西六支乡的梁家堡养殖家庭农场,占地面积约14亩,建设标准化鸡舍4栋共4600平方米。为了规避风险,该农场与山西省文水县大象禽业有限公司签订肉鸡养殖合同,成为“公司+农场”模式中的一员。农场按公司统一标准建造鸡舍,统一组织防疫和饲养管理,由公司提供鸡苗、饲料、药品技术指导和培训,并统一回收商品鸡。这样企业通过农场间接使用土地发展养殖,而农场则获得合同保证的最低收购价格,双方各取所需,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一二三产融合”模式。家庭农场以种养业为基础,通过对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资源的开发形成以农业观光、林果采摘、农耕体验为主的休闲农业新业态。我省规模较大的多种经营家庭农场多采用此种模式。

    永济市高作义家庭农场直接经营土地400余亩,种植富硒杂粮、富硒类谷物、果蔬等作物。2016年被山西省食品工业协会授予“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称号。农场不但搞一产,同时也搞二产和三产。农场一方面将自产和周边农户生产的富硒农产品委托当地红旗面粉厂代加工成富硒面粉,委托鹳雀楼柿子醋厂加工富硒柿子醋及富硒饮料,一方面自己开办一个粮食粗加工厂,对富硒黄豆和玉米进行真空加工。然后,农场又自己对外销售产品。高作义不但参加各种农博会推销自己的高端农产品,还通过网络平台扩宽销售渠道。2015年他通过今世信合网平台销售20余万元富硒产品,走出了一条由低端农业向精华农业的升级之路。

    “农场主”收益怎么样?

    “办农场不是目的,能赚钱才是根本”。这是泽州县养蜂农场主陈晋元常说的一句心里话。其实,这也是我省广大农场主的共同心声。

    试问,开办家庭农场的收益究竟怎么样?来自省农业厅经管局的一份统计报表显示:从全省家庭农场去年的收益看,5万元以下的有2312个,占24.1%;5万-10万元的有3187个,占33.2%;10万-20万元的有1972个,占20.5%;20万-50万元的有1926个,占20.0%;50万-100万元的有151个,占1.6%;100万元以上的有64个,占0.7%。这表明家庭农场年收益在5万-20万元是我省农场的一般水平,这个收入段有5159个,占到53.7%。2015年平均每个家庭农场年纯收入24.4万元,其中种植型家庭农场平均纯收入8.9万元。以平均一个家庭农场4个人计,种植业家庭农场人均收入在2.2万元以上,高于我省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54元水平,高于外出农民工务工收入21682元的年收入水平,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农场主们是这样赚钱的:

    广灵县宝华种植家庭农场,位于广灵县作疃乡将官庄村村西。农场主边海军凭着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于2014年建起了本村首家家庭农场。农场经营面积550亩,其中:家庭承包经营面积11亩,流转土地518亩,开荒地21亩。家庭有成员5人,劳动力以家庭成员为主,农忙时雇用少量人员帮忙。

    为了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边海军为农场购置了必要的农机设备,基本实现了生产作业的机械化。为了提高生产效益,边海军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大搞科学化种植。比如,他在省高寒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成功实施了100亩的“玉米+甘蓝”、“玉米+地豆”的套种技术,探索玉米和蔬菜套种这种高产高效立体种植模式。这种敢为人先、科学种田的精神,为他赢得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实现增收的好效果。为了给农产品找到稳定的销路,边海军尝试搞订单农业,他与湖北省一家制药厂和饲料厂签订了购销合同,2015年销售玉米近2000万公斤,不但卖掉了自己的玉米,还为乡亲们的玉米找到市场。由于边海军经营有道,去年农场总产值达200万元,纯收入达到66万元。

    张大刚是曲沃县曲村镇义城村旺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场主。他从周边的四个村庄流转561亩土地,用来种植小麦、玉米等。同时,还养殖种母羊1200多只,种公羊40多只发展养殖业。军人出身的他,确实不简单,在农场的经营上有着十分清晰的思路,那就是“绿色、循环、高效”。

    首先,以羊养地,做到绿色。农场养着1300多只羊,一年可产生羊粪800多立方。他把羊粪发酵成优质有机肥,全部用到500多亩土地上,使每亩土地都吃上了绿色营养餐。这样一来不但逐步改善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使土壤变得肥沃,而且提高了土地的产量。更可喜的是,生产出来的产品绿色优质,为下一步发展有机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后,以地养羊,做到内部循环。农场种着500多亩地,每年可生产秸秆青贮饲料1680吨。青贮饲料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羊不仅喜欢食用,而且有利于羊的发育生长。用自己的土地生产1680吨青贮饲料,一来很好地解决1300多只羊的饲料供应,降低了饲养成本,二来在农场内部实现了养殖和种植的良性循环,形成了理想的循环农业。

    为了追求农场的高效,大搞科学种养。他勤于学习,经常向农业技术人员请教新的耕作技术,主动和种子公司联系,开展玉米、小麦等优良新品种试验推广,靠技术进步增效。他专门跑到畜牧部门向专家咨询羊的科学繁育和防疫及育肥知识,靠科学养羊赚钱。比如,他根据羊的生物学特质,从内蒙古购进小尾寒母羊及种羊,从山东省购进种公羊,采用自繁自育,避免近亲繁殖,确保了羊的品种优良,提高了养殖效益。

    张大刚一手抓种植一手抓养殖,把农场经营得像模像样。2015年,整个农场销售收入约95万元,纯收入约30万元。

    短 评

    扶上马,送一程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家庭农场后,四年来我省发展各类家庭农场近万个。虽然目前家庭农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与我省已有的86000多个合作社相比,“个头”还不大。但是,因为其毕竟大于普通农户,毕竟有一定的经营规模,而且具有产权清晰、目标一致、决策迅速、劳动监督成本低、经营规模效益佳等优势,可以预见,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然而,为了继续保持家庭农场的良好发展势头,政府及社会各界还是要从家庭农场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入手,给其助力解难,还要扶上马,送一程。

    一要解决缺地。现在土地流转年限短、合同约定不规范、流转稳定性差等问题是普遍现象,使得种粮大户难以获得相对稳定、连片集中的规模化土地,这对家庭农场发展是个极大的制约。

    二要解决缺人。当前,家庭农场尽管可以通过长期和临时雇工,缓解农忙时节人手不足的问题,但对于他们更需求的农业技术人员,多数农场却没有能力雇用,这是一块亟须弥补的“短板”。

    三要解决缺钱。眼下家庭农场普遍面临“贷款难”问题。如果按照目前农场只能以农机具为主的固定资产和农民自居房产抵押贷款,是远不能满足农场发展对资金的需求,这已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

    四要解决缺服务。家庭农场的经营层次越高,对社会配套服务的要求也就越高。而目前我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能力还很有限,并且存在地区间的不平衡,不能适应农场不断增长的需求,这一局面需要尽快加以改变。

    五要解决缺保障。现在虽然有政策性农业保险,但赔付的比例低、标准低,使得自然灾害仍然是家庭农场面临的最大风险,以至于成为农场主们的一块“心病”,影响农场的发展。

    六要解决缺管理。家庭农场作为新生事物,作为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还很欠缺。如很多家庭农场没有完善的生产记录,使生产的产品无法溯源,成为无标志、无标准、无记录、无市场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再者,财务核算等于估算,难以做到成本精准,节本增效,这都需要给予指导和帮助。(本版图文由本报记者魏贵富采写、拍摄)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仅用于学习,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扫描关注猕猴桃微信公众号1
微信公众号码:sldmht
微信公众号名称:十里地猕猴桃

猜您也喜欢的:

下一篇:厚植农业发展优势 青岛培育113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上一篇:双牌:首家与温氏公司合作家庭农场开建

本文地址::http://www.029mht.com/news/hyxw/2018-01-19/11247.html

本文标签:

猕猴桃价格》

推荐资讯》

猕猴桃产品推荐》

热门点击》

图文说》

猕猴桃画报

more

猕猴桃农村合作社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