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黄翘楚)石缝里长出猕猴桃,万亩柑桔丰收在望……近日,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这个曾被国外专家认为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却到处都是一幕幕丰收喜人的场景。昔日石漠山地变身水乡,狰狞的白色岩石被缀满硕果的柑桔树取代,而凹凸不平的泥路和陈旧破烂的土坯房也消失不见,宽阔平整的进村水泥路和错落有致的砖瓦房无一不标志着这块土地已经山乡巨变,焕发新颜。
搬家不如搬石头
石缝里面求生存
西畴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全县99.9%的国土面积属于山区,裸露、半裸露的喀斯特山区占75.4%,是全省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年一位澳大利亚地质专家踏上这片贫瘠的土地考察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一个基本丧失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
而西畴县木者村石漠化的情况更为严重,“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玉米长在石窝窝,春种一山坡,秋收一小箩”曾是木者村最为写实的概括,在这里,怪石组成的大石山一片接着一片,一山连着一山,导致当地土地破碎、气候恶劣、水土流失严重。而木者村民因为自然条件限制,只能长期拎着口袋四处借粮艰难度日,因此当地也被成为“口袋村”。
实在熬不下去,为了生存,村里刮起了搬家风。但不少老人因为眷恋故土,坚决不同意搬家。“民以食为天”,既然搬家不成,就只能另想办法。饿怕了的木者群众,开始把目光放在困扰了自己祖祖辈辈的石旮旯上,决定把石头炸开在上面填土种粮食。
1989年12月3日,木者村群众在刘登荣等人的带领下,在一片叫摸石谷的石旮旯地里,用土制的火药点燃了炸石造地的第一炮。他们用最原始的办法,用炸药炸、铁锤砸、錾子錾、炮杆撬,把撬出来的一块块石头垒成地埂进行炸石造地。
经过105天的苦战,硬生生的在石旮旯里刨出了600多亩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台地,当年他们就种上杂交玉米,亩产400多公斤,产量是以前的4倍,一举解决了摸石谷村的吃饭问题,木者村也一举甩掉了“口袋村”的帽子。从此西畴县拉开了向石旮旯要地、向石旮旯要粮的序幕。
苦熬不如苦干
4人修出5公里出山路
木者村炸石造地成功后,西畴群众看到了土地改良的甜头,纷纷借鉴木者村的做法,自发炸石垒埂建造“三保台地”。20多年来,全县共建成“三保台地”10多万亩,人均增加耕地0.3亩,解决了粮食自给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生存条件,老百姓又将目光转向了极大制约自身发展的交通出行上面。
因为西畴县99.9%的面积是山区,群众大部分居住在大山深处,交通出行难死死捆住了群众发展的手脚。但是在山区修路,谈何容易,于是,群众提出宁可其他事情不干也要先修路,村村寨寨喊响了“要致富,先修路”的口号,主动集资、投工投劳开挖公路。
在20余年的修路过程中,西畴县的老百姓用自身的做法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董马乡张家老林村的张仁贵一家,虽然4口人中有3个是残疾人,为了修路,一家人凭着大锤、炮杆、锄头等简易工具,靠自己的双手,用两年的时间硬是“抠”出了2.2公里的进村路。
西洒镇的岩头村因进村的最后1公里被悬崖挡住,出行十分困难,辛辛苦苦养出来的一头猪,要出售请人抬出去就得支付半头猪的价钱……但要在悬崖上修通这1公里公路何等艰难,因为悬崖峭壁下有村寨、有民房,不能用炸药爆破,只能用錾子錾、炮杆撬、铁锤敲,所以这条路一修就修了12年。
鸡街乡肖家塘村的现代“愚公”们为了修建一条“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走回来”的公路,立下了村规民约,早上7时30分准时出工修路,晚上8时收工回家,这样一修就坚持了6年的时间,4个人硬是在大山深处刨出了5公里路。2014年,这条路又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实现硬化,汽车可以畅通无阻地开到他们家门前……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20多年来,西畴全县共挖通进村道路3000多公里,乡村公路是全省平均公路密度的3倍以上。自2007年以来,西畴县在县级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资金补助山区群众对农村公路进行硬化。2016年,西畴县又出台了农村道路硬化补助政策,明确提出在全县建档立卡的23个贫困行政村实施道路硬化。截止至目前,乡到4个贫困行政村的道路均硬化,实现全乡进村公路100%硬化。
干才有希望
石漠地区换新装
如今,昔日凹凸不平的三光片区种上了近2000亩猕猴桃,柑桔产业促使上百户桔农年收入超过10万元,加上一条条纵横交织的宽阔进村水泥路和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砖瓦房,西畴人民昨天的奋斗,终于在今天结出了果实,这片昔日贫瘠无人问津的土地,现在毫无疑问已焕发新颜。
为不断弘扬传承“西畴精神”,2013年以来,西畴县整合项目和资金进行集中整治,全力打造省级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通过治理,共整治土地1.2万亩,实施封山育林1.7万亩,植树造林1800亩,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0多亩,引种猕猴桃近2000亩。
此外,优化农业结构也成为脱贫致富的“敲门砖”,通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努力,结合独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西畴县栽种和改良的六个柑桔品种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欢迎和喜爱,到2016年直接和间接带动全县柑桔产业发展近万亩规模,产品一直供不应求,逐步远销到昆明、河口、成都、重庆及北京等地。
云南网(微信公众号:yunnancn)在西洒镇瓦厂村委会夹山村小组看到,一处占地3000余平米的生猪代养场已逐渐起步,养殖场成立有新森养殖合作社,共吸收了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第一批猪出栏后,可以实现代养殖毛收益30万余元,不仅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增收,也极大地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突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的困境。
“去年年中的时候我们就想搞点产业,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各方的扶持,总共投资近300万终于把厂建起来了。”瓦厂村委会主任谢朝恩介绍,自己作为养殖场的股东之一,原本只是靠家里种稻谷玉米为生,等第一批生猪出栏后,自己的年收入有望达到1万元,收入相比过去可谓是提高了数倍不止。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仅用于学习,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扫描关注猕猴桃微信公众号1
微信公众号码:sldmht
微信公众号名称:十里地猕猴桃
猜您也喜欢的: |
下一篇:奉新与国内20家著名农产品连锁经销商实现猕猴桃产销对接
上一篇:世界猕猴桃大会暨第六届中国·陕西(眉县)大会揽金83·68亿
本文地址::http://www.029mht.com/news/hyxw/2017-10-19/10541.html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