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在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土地上,一年一度的春耕备耕生产又在和煦的春风中拉开了序幕。平整土地、搭棚铺膜、送肥下地、养护农机……从过完年开始,在济南市广大农村田间地头,到处已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种植观念的转变,很多农民由单一种植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变,春耕备耕越来越早。
忙 好田间活
初春的阳光明媚温暖,当走在通往田间的道路上时,人们就会发现身边不时有载着种子、化肥及春播工具的农机缓缓驶过,田间地头已是一派繁忙的春耕新景象。
日前,记者走进大桥街道焦集村等村落,发现处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春耕备耕之景:有的村民在运送农资化肥、有的在撒农家肥……
焦集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全村拥有各类蔬菜大棚80多个,露天蔬菜种植面积200余亩,年产绿色蔬菜500万斤。来到村上的田间地头,正在给蔬菜地追施肥的村民告诉记者:“今年我向农业技术员学了好多蔬菜种植技能,如何科学施肥、防病虫,加强田间管理我基本已记在心头,我家种了2个蔬菜大棚,保守估计收入将达2万多元,今年肯定能有一个好收入。”
“现在前来购买农药、薄膜、种子的农户逐渐增多,每天的销售额都在上万元。”大桥街道一家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前人头攒动,前来购买化肥等农资的人络绎不绝,服务部的老板告诉记者。前来购买农资的张大爷说,“他这家销售种子和化肥、地膜等农资已经有多年,质量有保证,都是正规渠道进购来,这不一大早我们就前来购买今春耕作所需要农资,争取今年能有一个好的收成。”备 好肥料货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作为春耕备耕的重要一环,肥料直接关系成本和收成,因此备受农民关注。
从春耕农资供应工作方面看,今年济南的农资供应比较充足,但价格却在上涨。据济南市供销社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山东春季化肥需求量在450多万吨,约占全年的1/3。济南的农资供应比较充足,目前看,无论是从化肥的品种还是数量上,都能够满足我市春季农业生产需要。此外,受环保、运输、人工等因素影响,今年化肥总体价格呈上升趋势,与上年同期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其中尿素涨价明显,零售价每吨1800元左右,同比增加7.8%,较去年有较大涨幅。
济阳县农民刘雷最近开始给自家的小麦准备肥料。刘雷说,这两年国家和地方提倡使用有机肥等绿色生产方式,但现在有机肥的市场较为混杂。1吨有机肥从几百元到2000多元的都有,商家都说自己的肥料好用,但农民很难做出选择。
除了肥料种类繁多,让农户无法选择以外,化肥的价格也是他们关心的大事。商河县种粮大户焦广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今年一共种了2000多亩地,由于化肥价格涨得比较厉害,1吨尿素的价格在1800元左右,比去年同期涨了500多元钱,一亩地按20斤施肥量计算,每亩地加上追肥的机械、工钱等需要28元,“仅此一项,种田成本就比去年要多花不少钱。”唱 好农机歌
铁牛驰沃野,农机挑大梁,很多地方从耕田、播种、喷药、灌溉、收割、烘干实现农机服务“一条龙”,农机的作用越发凸显。
在槐荫区玉清湖办事处筐里村,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李庆友,正在对他的旋耕机进行维护保养。“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磨刀不误砍柴工,把机器打理好了,到时候用起来又好又快。”
近年来,李庆友先后投入了几十万元,对原有的农机具进行升级改造,并联合周围几个村的农机手,一起组建了鑫 源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机械也扩大到了几十台。由于合作社机械数量多、作业质量好、准时守信,合作社的农机首先得到了用户的信任;其次合作社因为连片作业、减少了损耗、提高了效率,而主动降低收费标准,让用户得到了实惠。所以,鑫 源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订单作业一炮打响,每年不光自己村子周边、甚至其他区县的农业生产大镇都早早找到鑫 源农机专业合作社签订作业合同。
10日,在商河县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台子刘片区,3架直升机和6架植保无人机翩然起飞。它们时而悬停、时而转动,不停变换着速度与方向,“腹下”喷出丝丝药雾,均匀地洒在麦苗上。
“现在政府帮忙防治病虫害,就好比土地有了‘保姆’照看,俺们省心多了。”56岁的赵广田笑得合不拢嘴。“以前俺们都是背着药箱喷洒农药,不仅效率低,对人体还有伤害。现在有了无人机,喷洒农药浪费少,均匀度高、雾化好,减少了用药成本,降低了农药残留。”他说,无人机1分钟就能喷洒1亩地,人工根本没法比。
据悉,商河县制定印发《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运营管理办法》,依托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因地制宜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逐渐形成“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运作模式,推动专业化统防统治开展进程。念 好“调”字经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中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鼓舞下,很多农民念好“调”字经,种植结构调整开始出现积极的变化。
去年秋天,商河县怀仁镇怀仁街村“振北春家庭农场”内飘出阵阵酒糟味,农场的院子里,400多平方米的厂棚下,打碎的玉米粒被堆成几座“小山”,源源不断地通过传送带“灌”进运输卡车,等待被拉走。
“振北春家庭农场”的农场主郭文宗是该村的“种粮大户”,2014年流转了村里350亩土地种植玉米和小麦,在种植和销售的同时,他还收购散户的玉米,并且开办了一家粮食酿酒厂,从种植、销售,到收购、生产,这个家庭农场有一个完整的生产、销售链。
不仅如此,近年来,对于农业供给侧改革,一些种粮大户也将目光放在了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现如今,每到秋天,章丘区绣惠镇太平村的种粮大户张保华便将自己的玉米提前收割,做成青贮饲料,平均一亩纯收益720元,“要比玉米赚钱。”
今年,张保华想继续调整结构,种植小米。“现在小米的价格是小麦、玉米价格的两三倍,要是种植出高端的小米,价格还要高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