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站在质量发展的最前沿
陕西西安,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她开启中华标准计量的历史先河,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交流、繁荣经济;她搭建起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贸易通道,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纽带和桥梁。
数千年沧桑巨变,如今西安沐浴改革的春风、踏着时代的脉搏,承担使命,树立起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新坐标。
那么,处于改革浪潮中的西安,在全国各地媒体人的眼中,展现出的又是怎样一幅画卷?
“看到了一个现代的西安、一个正在进行城市复兴的新西安。”
“8个开发区齐头并进,这样的规模在东部沿海地区也是很少见的。‘五区一港两基地’的建设,让我看到了西安经济快速发展的强烈意识。”
“山水之城应是西安旅游的新概念。”
“‘八水润西安’工程完成后,西安全市水面面积将达到0.51万公顷。在水的滋养下,这座千年古都将会再次焕发生机和活力。”
“现在西安人正在享受城市快速发展建设带来的成果,免费公园更多了、交通更便利了、生态环境更优美了。真没想到西安是座这么宜居的城市。”
“世界大遗址会议、欧亚经济论坛、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国际性活动相继举办,进一步打开了西安面向世界的窗口,拓展了西安国际贸易的领域和空间,提升了西安外向型经济的综合实力,推动西安快速走向国际舞台。”
“丝绸之路将西安和沿线国家的主要城市结为一个整体,创造了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机遇,抓住这个机遇,西安责无旁贷,用好这个机遇,西安大有作为。”
……
还有,“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十大创新城市”等等。这些,又足以让为之付出艰辛努力的西安人感到振奋、温馨、幸福和自豪。
西安人在体味着这些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在感受着一种强烈情感冲击和理念升华,那就是政府、企业、社会、民众关心质量、重视重视、参与质量、享受质量的激情和执着。
弓磊是一名企业负责人,他在参与服务业名牌评选网上调查之后,告诉记者:“这个活动的意义在于让民众参与到维护质量的活动中来。现在生活水平高了,就要有高水平的企业来引导示范,公众的意见也是推动质量提升的重要力量。”
弓磊真诚的话语,代表着西安民众对质量发展不懈追求的心声。这就是西安人坚守的质量精神——“承古开新、向上向善”。
他们秉承这种精神,融入“诚实守信、持续改进、创新发展、追求卓越、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积极向上、和谐共赢”的丰富内涵,使之在质量建设实践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为西安当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排头兵提供可靠保障,为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国际化大都市夯实坚实基础,为西安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标准,为实现质量强市的愿景,凝聚人心士气,提供不竭动力。
也正是这份坚守,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凸显。
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年1~8月,1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西安市有12项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7项位居第一,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质量指标稳步提升。2012年,西安市生产企业产品合格率上升到94%,主要农产品平均检测合格率99.69%,地产药品监督抽查合格率94.13%,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5%以上,商贸服务顾客满意率95%,重点景区游客满意率达到90%以上,强制性环保标准执行率100%,政务服务中心受理行政审批事项群众满意率100%。
实施一把手工程 构建推动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实际上,早在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把夯实质量根基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开始全面实施质量强市战略。
市委、市政府明确指出,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是要通过采取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质量法制建设、加强质量监管部门的机构及队伍建设、加大质量建设的投入力度、广泛开展质量宣传活动等保障措施,大力提升产品质量、着力抓好工程质量、大力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改善生态与环境质量。重点要做强做大制造业,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繁荣发展服务业。努力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支柱产业及大企业集团,使主导产业的质量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努力满足全社会多层次、高水平的质量需求。
2012年新组建的市委、市政府更是对质量工作给予厚望。魏民洲,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他在今年9月市名推委上报的“关于举办领导干部质量管理高级研修班的请示”中作出明确批示。同时要求16个区(县)和开发区的主管区(县)长和主任,以及名推委成员单位负责人,通过学习把质量发展的理念和提升质量的有效措施,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全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率先创新发展、建设美丽西安”的发展目标。
市长董军在《质量发展纲要》颁布之际指出:“国务院颁布实施《质量发展纲要》,强调要建设质量强国,这是国家转型时期的重要战略部署,是科学发展的根本体现,对于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国际化大都市起步阶段的西安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副市长韩松分管质监工作,更是尽全力负责组织、协调、推动质量工作。他说:“高起点起步,需要我们有坚实的质量做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质量工作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带动作用。”
2013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西安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五项重点工作”为抓手,着力做大做强工业,着力扩大投资消费,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加强生态建设,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计民生。
为此,市委、市政府积极建立和完善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有效推进机制。2010年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2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质量强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4个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4个工作组分别由市质监局、建委、商务局和环保局任组长单位;
质量工作纳入“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创建知名品牌的具体要求;
出台《西安市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意见》,统领统筹全市质量工作;
率先在全国将质量强市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出台《质量强市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以强有力的考核机制为质量强市战略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制定年度《西安市质量强市年度行动计划》,明确质量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每年召开全市质量工作会议,总结部署工作,表彰奖励质量强市先进区县、质量奖及名牌产品获奖企业,激发争创先进的动力;
质量工作成为各区县一把手工程,全市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质量兴区(县)工作机构,质量工作全部纳入区(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对辖区内承担质量工作的部门和乡镇进行考评。
西安市质量工作形成了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建立起政府推动、质监牵头、部门联动、企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机制。
2012年董军批示,西安市正式启动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为此,成立了由董军担任组长的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领导小组,使质量强市战略迈向更高的目标。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质量法制体系建设,确保质量强市战略实施得到强有力的法律支撑。相继修定和颁布实施了《西安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西安市实施名牌战略扶持企业创驰(著)名商标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西安市质量管理奖评定管理办法》、《西安市关于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意见(2012—2020年)》、《西安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西安市电梯安全与节能监督管理办法》、《西安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备案办法》等地方规章和制度,促进质量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奠定质量基础 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支撑产业提升的可靠质量保障。谋划和布局西安市质量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主导产业的全面覆盖、检测数据与科研项目的有力支撑。目前,拥有国家级质量检测中心22个、企业技术中心163个、实验室49个,取得省级以上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的公共检测机构300余家,2012年西安科技大市场以300.19亿元成交额位居全国前列,“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平台完备,服务完善,监测、检验、认定等功能齐全”的技术服务体系日趋成熟。
市政府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引导、激励作用,5年来市本级财政先后投入80670万元用于质量基础建设、产品质量监管、诚信体系建设等。
2013年,西安市财政进一步加大支持主导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力度,全年安排各类支持产业发展资金24.54亿元,重点支持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科技创新。
其中,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加到5亿元,以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打造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把西安建成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
支持科技创新资金3.5亿元,其中科技研发专项资金1.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专项资金1.2亿元。
加大工业投资支持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新引进的符合国家和西安市产业政策定位,固定资产投资在5亿元以上的新建工业投资项目,给予投资补助;对新引进的固定资产投资在30亿元以上的工业投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扶持政策;对将总部或生产基地迁入或设在西安的大型企业集团,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给予补助。
此外,还将加快工业园区发展,以渭北工业区为重点,以区域特色产业为基础,支持区县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服务业现代化水平提升,1.4亿元推动服务业综合试点改革,实现全市服务业“发展提速、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品质提升”。
设立1亿元文化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新能力、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和动漫、网络游戏、手机电影等数字文化新兴产业。设立7000万元资金支持外向型经济等。
在加大重点产业支持力度的同时,市政府出台了《西安市关于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意见(2012—2020年)》,用标准化战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企业建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标准体系,加快构建产业联盟,提升产业竞争力。
3年来,西安市企业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8项、国家标准150项、行业标准115项,拥有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13个以标准为支撑的产业联盟、6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8个省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18个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动产业发展在更高的平台上形成优势,提升了产业发展的品牌影响力。
标准化战略的有力推动和实施,不仅延伸了产业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同时为吸引新项目进驻铺就了道路。西安汽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输变电设备、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专用通用设备、轻工纺织、石油化工8大产业优势更加明显。特别是,一期投资达70亿美元的三星闪存芯片项目成功落户西安,预计明年一季度正式投产。这是中国西部地区引进的最大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成为西安乃至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突破发展的重要标志。
激发潜能 质量强市扬帆远航
建立三级联动质量提升工作平台,以“城市精细化管理年”和“质量提升年”活动为载体,把质量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各个领域,向质量要效益、以质量促发展,推动质量强市战略在各区县、开发区深入实施。相继开展争创质量兴省先进区县、质量强市先进区县和质量强市示范区县活动,激发了各区县创新管理、争创先进的积极性。
截至2012年,西安市莲湖、雁塔、未央、经开和灞桥5个区荣获质量兴省先进区,高新、雁塔、未央、经开、灞桥、户县、碑林、莲湖、临潼、新城、高陵和蓝田12个区县荣获质量强市先进区县。
重视质量工作、推动质量工作变成了各区县具体的行动和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城区区政府把深入推进质量兴区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写进了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把质量工作纳入了政府目标责任考评。新城区是西北地区唯一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国和谐社区示范社区的地区。
碑林区以“五宜”城区建设为推手,提升区域经济品牌建设。目前,已拥有陕西名牌产品9个、西安名牌产品17个、西安服务业名牌8个、陕西省著名商标57件、西安市著名商标59件,并荣获全国首批、西北唯一的“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莲湖区以质量兴区为抓手,着力打造“实力莲湖、品质莲湖、幸福莲湖”。率先在全省建立以标准化执法和标准化管理为抓手的4个执法和管理体系,形成《莲湖区城市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雁塔区启动全市首个“食品安全放心区”,政府出资,工商、质监、粮食、农业等多部门联手在超市、集贸市场设立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室,确保居民购买食品质量的安全。
灞桥区质量监管网络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建立12315联络点63个、12365联络点30个,健全了覆盖全区9个街办229个行政村的区、街、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实现了监管触角的全方位延伸。
未央区出台了质量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了“崇尚质量、强区惠民”、“质量兴则未央兴、质量强则未央强”的质量理念和质量精神。特别在建立健全重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机制,深入开展质量兴企、城改安置房工程质量提升活动,大力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阎良区政府将“争创活动”和“质量强区”工作纳入辖区社会发展规划。区内西安阎良国家高新技术航空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了航空、航天特色产业集群,发挥了航空、航天高科技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临潼区首次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激发企业争创名牌和著名商标的积极性,提升产业发展的水平。首次设立农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推动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长安区政府从项目建设质量、产业发展质量、城乡建设管理质量、社会保障质量、社会公共管理质量、行政服务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提升,把质量工作纳入到目标责任考评范围。今年累计投入3500万元,以项目为带动,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2012年“五区一港两基地”(高新、经开、曲江、浐灞、沣东,港务区和航空、航天基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到全市的41.9%和76.5%,成为西安市推进产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载体。
其中,高新区、经开区支持企业建立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的标准化体系,提高产业竞争力。目前,高新区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税收总额3项指标综合排名已经在全国高新区位列第3;经开区在西部国家级经开区中连续超过重庆、成都,跃居第一,成为西部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
曲江新区担负着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重任。浐灞生态区着力打造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
沣东新城成立之初,在制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了质量立区、质量强区的工作思路,并设立质量专项基金,切实把促进产业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港务区努力建设全国最大的国际内陆陆港。航空、航天基地产业聚集效应日益凸显。
蓝田县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两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个,通过省级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1个,认证无公害产品25个。省、市名牌产品达到8个,注册各类商标694件,其中省市著名商标18件。
周至县猕猴桃、苗木花卉、蔬菜3大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形成了南部沿山杂果旅游观光带、中部猕猴桃经济带、北部沿渭苗木花卉蔬菜带,成为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县和标准化管理示范县。
户县政府以标准化提升特色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制定出台了《户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标准化工作(2012-2020年)的意见》。目前“户太八号”葡萄在全国已经发展到两万余公顷,每年新增经济效益6亿元以上。
高陵县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在提质增效上实现新跨越,坚持把渭北工业区高陵装备工业组团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做大做强工业产业,着力打造渭北工业区核心区、先导区、示范区,短短几年间完成了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转变,进入了西部经济百强。
以质量兴企活动为载体,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提升企业整体发展水平。西安市质监局作为市名推委牵头单位,着力在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构建企业质量诚信体系、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发挥指导、帮扶、支持的作用,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开展了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
着力品牌带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以市名牌为基础、省名牌为骨干、中国质量奖为标杆的三级品牌培育推进机制。在2013年首次开展的中国质量奖评选中,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和西飞集团入围提名奖。西安市的8家企业荣获陕西省质量管理奖,11家企业荣获西安市质量管理奖。西安陕鼓动力股份、西安标准工业股份、中国西电电器股份3家企业在全国首次品牌价值评价中品牌综合强度位列全国第一。目前,西安市拥有省市名牌产品481个,省市服务业名牌46个;中国驰名商标29件,省市著名商标2004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无公害农产品290个、有机食品3个、绿色食品82个;中华老字号17个;鲁班杯15个、长安杯127个、雁塔杯263个。
着力质量提升,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质量合力。指导680家企业坚持开展质量兴企活动,特别是坚持以内容丰富的“质量月”主题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质量兴业活动开展;组织现场观摩、研讨、比对,推动70余家企业采用卓越绩效管理,促使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断追寻更高的标准;35年坚持组织开展QC小组活动、评选优秀QC成果。累计注册QC小组达到19299个,覆盖到所有门类的企业,QC小组成果率和创造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今年开展活动的1319个QC小组,1236个取得了成果,成果率达到了93%,创造直接经济效益7850.98万元;坚持开展质量专家企业行活动,帮助企业把脉诊断,促进企业实现持续改进;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促使企业把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品牌影响力上升到战略层面进行部署、安排和实施;采用科学方法评价名牌,率先在服务业采用“专家认可度、用户满意度、公众美誉度”三度融合的名牌评价方式,极大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热情,增强了名牌产品的社会公信力;组织企业开展演讲比赛、征文、警示格言征集等多种活动,推进企业道德诚信体系建设。
促进质量发展采取的强有力的措施,促使西安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除此,西安市质监局借助各种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移动传媒、培训“六位一体”的宣传平台,策划专访,设立专版,开设专栏,举办专题讲座,营造了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3年来在各级媒体上累计刊登近万篇宣传稿件,质量强市深入人心。
“西安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明确质量是城市的品质、灵魂和生命,是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市民幸福指数的重要保证。开展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活动是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作为具体实施牵头单位,西安市质监局一直在努力加强沟通协调,积极推动此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为西安实施精细化管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以及正在启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质量支撑和保障。”市名推委副主任、市名牌办主任、市质监局局长丁玉萍如是说。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仅用于学习,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扫描关注猕猴桃微信公众号1
微信公众号码:sldmht
微信公众号名称:十里地猕猴桃
猜您也喜欢的: |
上一篇:金城山下1000亩猕猴桃挂果
本文地址::http://www.029mht.com/news/hyxw/2015-06-02/1853.html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