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农牧发〔2014〕281号
各市(州)农牧(农业、农林、畜牧)局(委),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
为了规范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的认定及管理,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指导意见》(甘政办发〔2014〕170号)精神,我厅制定了《甘肃省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一四年十一月二十日
甘肃省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的认定及管理,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指导意见》(甘政办发[2014]170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核算,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科学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家庭农场的认定和管理。
第四条 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的认定和管理。各市(州)、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的初审及推荐工作,负责所辖区域内同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的认定及管理。
第二章 条件及标准
第五条 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应具备以下条件和标准:
(一)经营主体合法。家庭农场经营者应是农村居民或其他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或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是具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然人。
(二)基础设施完备。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有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生产基础、配套设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
(三)从业人员稳定。家庭农场主年龄应在18周岁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家庭农场的劳动力以家庭成员为主,常年应有2人以上固定从事生产劳动经营。常年雇工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家庭务农人员数量。农场从业人员原则上应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具备相应的专业操作技能。
(四)经营规模适度。经营规模应达到一定标准并相对稳定(详见附表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期限应在5年以上(以流转合同为准)。
(五)生产标准规范。有较完整的生产技术规程,能按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进行生产。主要农业投入品要建立进出台账,产品生产过程有记录、产品质量可追溯。要开展生产基地“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六)运行管理科学。有规范的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生产的农产品有自主品牌或注册商标;有与当地农技、植保、农机、种子等部门、及涉农企业进行专业化服务的协调沟通和合作能力;能运用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和信息化手段服务生产全过程,能实行品牌化经营,提高生产经营水平。
(七)经济效益明显。注重经济效益,土地产出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5%以上,家庭成员人均纯收入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以上;注重生态效益,采用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符合生态环保要求;注重社会效益,发挥示范效应,对周边农户有明显带动作用。
(八)登记备案及时。家庭农场组建成立后,必须及时在县级农业(农经)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认定和登记备案,建立相关登记管理档案。经县级农经管理部门认定和登记备案后,可按照自愿原则办理工商注册登记。
第六条 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以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经营正常年份的年终生产经营指标和经营规模为计算值。具体标准详见附表2。
第三章 评选认定
第七条 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认定,坚持自愿申报、逐级审核、公开择优、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八条 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评选认定程序:
(一)自愿申报。符合申报条件的家庭农场,向当地县(市、区)农业(农经)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申请受理后提交相关申报材料。
(二)初审推荐。由县(市、区)农业(农经)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畜牧、渔业等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和现场核查,择优推荐上报市(州)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市(州)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畜牧、渔业等部门进行复核,以正式文件上报省农牧厅。
(三)评选认定。由省农牧厅组织评选认定。
(四)发文公布。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的评审结果经甘肃农业信息网、甘肃省农经信息网公示无异议后,由省农牧厅发文公布。
第九条 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每年评选一次,各市(州)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于每年3月底前上报推荐材料,省农牧厅于5月底前完成评选认定。
第十条 申报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家庭农场基本情况简介。
(二)甘肃省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申报表(见附表1)。
责任编辑:猕猴桃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