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7  来源:猕猴桃官网  作者:中国猕猴桃

  四合村种植户在察看林下种植的草珊瑚长势。

  大桥村利用大片紫云英打造花海景观,发展休闲旅游,吸引了游客前来观赏游玩。

  中南村、五美村种植的高端菌菇品种羊肚菌。

  位于灵川县北部的公平乡,距灵川县城远,地处青狮潭水库库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到0.3亩,“七山二水一分田”是公平的真实写照。

  长期以来,当地农民靠种植水稻、上山砍伐竹木、外出务工为生。人均收入普遍偏低,是灵川县乃至桂林市最贫困的区域之一。

  如何脱贫,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党委政府及干部群众。近年来,通过多方探索,当地形成了“山上种茶、田里养蛙种菌、湖滨赏花、水里养鱼”的全方位、立体化产业格局,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子。

  □本报

  在田里,尝试“稻、蛙、鳅”立体循环农业,以土地流转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生态发展

  坐落在青狮潭水库边上的公平乡田心村,人多地少,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是自治区备案的贫困村。

  来自桂林市农业农村局的第一书记陈路临了解到,田心村有2232人,但仅有300多亩田,有700多人外出务工,在家村民靠毛竹、柑桔、养猪养鸡维持生计。

  学水产养殖专业的陈路临结合田心村的情况,决定在村里尝试“稻、蛙、鳅”生态种养模式。

  泥鳅可以松土,稻禾可以供蛙栖息,蛙吃稻禾的虫子,其粪便又可以作为稻禾的肥料,这样种养结合形成一个立体农业循环模式,不仅能给村民带来丰厚的回报,还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为此,陈路临带领村民代表专程到四川省眉山市实地考察学习。回来后,面临的问题是:一没资金二怕群众不支持。

  在公平乡政府工作人员和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陈路临组织11名村民集资入股,筹得建设资金20万元。他们利用这批资金启动项目建设,在2018年5月下旬完成了12亩稻田整合、网棚建造等,6月初投入了50万尾蝌蚪,建成田心村“稻、蛙、鳅”生态种养基地。同时,注册成立田心种养专业合作社,以土地流转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种起优质稻、养起青蛙和泥鳅等。

  目前,田心村的村民已经初步掌握了“稻、蛙、鳅”种养技术。

  今年,村里准备留1万对种蛙,明年可提供1500万粒蛙卵,推广养殖面积可达100亩。陈路临给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在田里种优质红米稻,同时养蛙,预计养殖时间5至6个月,可亩产商品蛙4000公斤、优质红米250公斤、商品泥鳅500公斤,培育优质种蛙1万对,产值可达5万—10万元。

  已经可见的和可以预见的收获,让第一书记陈路临和田心村的贫困户对于脱贫乃至致富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在林下,种植草珊瑚,把“草”变成“钱”,发展林下经济

  同样是在青狮潭水库旁的公平乡四合村,近几年搞林下经济,在竹林下种植草珊瑚,用草珊瑚来生产茶叶,走出了一条新的脱贫致富路子,在灵川县乃至桂林市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近日,记者跟着草珊瑚种植户龙建强来到村子的后山上,看到在大片大片的毛竹林下,种植着一蔸蔸草珊瑚,株高有的超过1米,样子有些像城市里常见的绿化植物冬青,但叶子细嫩。四合村的村民把草珊瑚加工成高档茶叶,并且畅销市场,走出了一条致富路子。

  “我们四合村以及周边的多个村子,地处青狮潭库区,‘七分山三分水’,没什么田地,只能靠山吃山,除了种植一些竹子杉木外,没有其他经济作物。以前,有些脑筋灵活的村民搞点竹木加工赚点钱。”带领记者到山上察看草珊瑚的村支书龙富德说。由于杉木的产出周期长,毛竹的售价又持续走低,四合村一直处于村民贫困、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的状况。

  如何利用当地的资源,让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这成为考验当地党委政府的难题。

  草珊瑚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有清热解毒抗肿瘤、抗菌消炎、抑制流感病毒、促进骨折愈合等多种用途,用得比较广泛的有草珊瑚含片。长期以来,草珊瑚在公平乡各地的山上都有野生,但因为作为中药材的草珊瑚在市场上卖不上价钱,当地人并没有把它看在眼里。

  2013年,当地党委政府联合县林业部门在走访调查时发现,当地村民有把草珊瑚制成茶叶泡茶喝的习惯,常年用草珊瑚泡茶喝的村民均身康体健,精神状态好。经过各方调查和测试,当地政府决定动员村民发展草珊瑚林下种植产业。2014年,政府部门在四合村尝试进行毛竹林下草珊瑚种植,最先以11户200多亩为试点,并注册了专业的合作社。同时,请当地一家茶厂代为小批量加工草珊瑚茶,并根据茶叶的不同品质,设计了不同的包装。始料未及的是,草珊瑚茶叶在市场上大受欢迎,按品质不同一斤可卖100多元到1000多元不等的价格。

  在合作社的引领下,四合村的草珊瑚示范区种植户发展到了66户,种植面积接近3000亩,实现亩增收超2000元。现在,示范区已经引入了制茶工艺生产链,进一步提升草珊瑚的价值。

  村里的年轻人还尝试做网商,把草珊瑚茶叶放到网上进行销售,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

  如今,四合村的草珊瑚种植已形成了“党支部+公司+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基地”的新型经营模式,以合作社为平台,组织分散社员统一培训、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构建村民长效增收机制,控制和降低经营风险。2016年,灵川县四合草珊瑚种植专业合作社荣获“自治区级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记者跟着合作社的村民龙富权在草珊瑚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基地的建设现场看到,示范区建设的路网已经形成,毛竹林下,草珊瑚长得郁郁葱葱。回顾四合村这几年草珊瑚开发种植走过的历程,龙富权不由得感慨:“脱贫致富的路子其实就在眼前、就在身旁,我们只要多动脑筋转个弯子,就能把它找到。”

  在湖滨,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型农业,发展特色种养,将花海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每年的3月中旬到4月上旬是紫云英的盛放期,这里的野生紫云英绵延数公里,就像是漫天的紫霞一不小心洒落到了人间……”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桂林的很多人就开始惦记公平湖畔盛开的紫云英了。

  2018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直播间》栏目分别在当天早上8点与下午2点对灵川县公平乡大桥村的2000多亩野生紫云英花海进行了题为《千亩野生紫云英,疑是紫霞洒人间》的直播报道,两次直播的总时长达到了144秒。

  因为央视的直播报道,大桥村的紫云英花海名声大振。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田心公平湖的花海原来是一大片自然生长的紫云英,谁也没有在意,更没有想到背后的经济价值。可是前两年经过网络的传播,公平湖的紫云英一下子火了,游客纷至沓来。当地政府抓住商机,出资改造了田心村委大桥村附近的基础设施,修路、建停车场、改造绿化……伴随着花海人气的上升,景区周边的农家乐也开始出现。“去年还只有一家,今年有五六家了。”大桥村的村民刘淑丽告诉记者。

  与田心村相邻的五美村在今年也开始了营造花海的尝试。“买种子、买肥料、翻整土地,前前后后花了大概5万元,村民集资了一部分,扶贫后盾单位市水产畜牧兽医局扶持了一部分。目前的种植面积大概有400亩,主要是去年11月撒种的油菜花,还有一小块自然生长的紫云英,最近还撒了许多格桑花种子,大概‘五一’就能开花了。”五美村委塘底村的村长卢福祥说。

  田心村与五美村都是公平乡的贫困村,2015年11月与当时的桂林市水产畜牧兽医局结对。这里的村民人均只有三分地,难以靠种田为生,而青狮潭库区又是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在库区养鱼、养猪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于是,发展什么产业帮助村民们脱贫让帮扶单位很是花了一番心思。“五美村总人口大约1350人,其中贫困人口249人,种养都很难发展,于是我们就想着因地制宜发展观光型农业,与周边的花海连成片,而且油菜花的菜籽、菜叶本身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最重要的是不会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五美村的第一书记白刚说。

  下一步,公平乡将围绕花海做好观光型农业的文章,发展特色种养,将花海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帮扶单位也计划与村委一道,测量土地的相关指标,引进合适的种植品种与技术,鼓励有条件的村民种植葡萄、猕猴桃、百香果这类可以采摘的水果,发展胡蜂养殖,与旅游相结合,从而帮助村民们摘下贫困的帽子。

  在田里,种植羊肚菌、黑皮鸡菌等高品质的菌类;在水中,大力发展生态养鱼,实现绿色发展

  公平乡地处偏远,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如何将这些优势变成发展经济的引擎?

  在灵川县农业局的帮扶下,2017年,公平乡中南村引进了羊肚菌种植。羊肚菌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公平乡山青水绿,正适合发展羊肚菌种植。

  2017年底初次栽培了150亩羊肚菌,从栽培到出菇仅用了70天左右,是羊肚菌人工规模化栽培以来首次在亚热带地区栽培成功,该示范基地也是广西首个羊肚菌规模化种植基地。

  中南村的村干部告诉记者,羊肚菌是冬季农业的热门种植项目,可以充分利用农民农闲时的闲置土地,市场售价也不菲,如今和当地的公司合作,每公斤卖到240元。粗略估计,等成熟进入丰产期后,每亩收入在万元左右。

  在羊肚菌种植成功后,村里今年又在试种另一个品种———黑皮鸡菌。

  如今,羊肚菌的种植已从中南村委扩展到田心村委大桥村、灌阳文市镇桂岩村、临桂五通镇梅田寨村。大桥村羊肚菌种植户陆荣初告诉记者:“种植羊肚菌的好处就是,借助农田冬季的农闲时节,产生的收益并不低,到了夏季,这一片地照样可以用来种植瓜果蔬菜。一块地,可以尽可能地取得多项收入。”

  而同样是在公平乡的五美村,村主任苏喜冬一直在为这个青狮潭水库移民村寻找一条网箱养鱼被禁后新的致富路子而努力。

  为充分发挥水库水体资源优势,2017年以来,灵川县专门出台了青狮潭水库生态养鱼系列实施方案,通过“以库养鱼、以鱼增收、以鱼净水”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改善水库水质,通过抓好生态鱼养殖、生态鱼产品开发,规范捕捞行为,把生态渔业培育成青狮潭水库特色优势产业和富民支柱产业。

  “去年,我们公平乡成立了赤都福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从移民中通过投票民主选举的方式选拔优秀社员参与水库的管理工作。”苏喜冬说,政府连续5年每年免费为库区投放120万元鱼苗来扶持库区移民生态养鱼。去年春冬两季,政府共资助了20万斤鱼苗投入水库。目前,生态养鱼合作社的管理是比较完善的,将来生态养鱼出了效益,库区会以分红的方式分给移民,共同享受红利。“库区有8000多人口,每年按20万斤鱼苗的养殖来算,来年的创收产值就达100多万元,所得利润按人头分配,每个社员就有1000多元的分红。有的家庭人口多的话,分红就达到好几千元呢,平时不用做什么事,只等到年底分红受益已经是蛮爽了。”苏喜冬高兴地说。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仅用于学习,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扫描关注猕猴桃微信公众号1
微信公众号码:sldmht
微信公众号名称:十里地猕猴桃

猜您也喜欢的:

下一篇:农业农村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的通知

上一篇:“帮扶大讲坛”专题讲座开讲 扶志扶智 培养农村致富“领头雁”

本文地址::http://www.029mht.com/news/hyxw/2019-05-27/13354.html

本文标签:在田里、在林下、在湖滨、在水中“做文章”———​ 偏远山乡 这样走出“生态”发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