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当今很多国家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我们认为,当前在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农业科研创新和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工作中,应抓住机遇,将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引入其中,并广泛应用,以突破农业科研和推广体系建设中的瓶颈,使我国农业科研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从信息化的角度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在我国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业科研资源管理和利用效率不高,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共享程度低,科研信息化基础条件亟待改进;二是农技推广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张嘴,两条腿”的传统推广模式,缺乏信息装备,农技推广和管理、培育现代农民的手段亟待创新;三是农业科研与农技推广分属两个不同的体系,之间缺乏有效信息互通,“两层皮”问题亟待解决。虽然多年来各级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进和探索,但是,由于体系改革涉及面广,困难大,周期长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等诸多因素,这些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产学研方方面面的资源,让农业科研和推广两支队伍有机结合,提升我国农业科研创新与推广和培训现代农民能力,中国农业科学院从2009年开始设计和实施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院-所信息化和基层农技推广信息化项目,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和探索。主要做法是:
首先,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院-所信息化建设项目,实现农业科研管理、资源整合和科技协作的信息化,为农业科研提供信息化的科学研究环境,改变传统的科研方式,大大提高科研效率和创新能力,使跨越时间、空间、物理障碍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工作成为可能,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内科研项目、科研设备以及全院各种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
其次,通过农技推广信息化平台项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传输和处理上的移动、实时、定位和双向互动等优势,使农技人员无论是在大田、温室,还是牛圈、鸡舍,都能有效地解决农民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种(养)什么?怎么种(养)?卖到哪?到哪买?”等问题,促进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创新成果等入户到田,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同时通过在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地培训,提高农民接受科技的能力,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与此同时,通过有效整合中国农业科学院院-所信息化项目和农技推广信息化平台项目,实现农业科研和推广之间信息互联互通,进而使农业科研和推广形成有机衔接的“上下游”系统,解决农业科研单纯面向研究,脱离推广应用实际需求,推广也无法及时了解和转化最新科研成果的“两层皮”问题。
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院-所信息化项目正在实施,农技推广项目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一,农业科研创新能力将显著提升。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院-所信息化项目,建设科研工作的“信息高速公路”,将有效整合和管理中国农业科学院人、财、物各类资源,全面提升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核心的国家农业科研创新能力。同时改善大型科技攻关项目的科研协同环境,科研和推广人员,中央和地方科研人员之间可以跨时空交流协作。随着项目的进一步实施,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科技资源共享和科技协作,使全球性的、跨学科的、大规模的科技合作变为现实。
第二,农技推广与管理效率、队伍活力显著提高。利用农技推广信息化平台和移动终端,农技人员成为“一专多能”的专家,彻底改变了“一张嘴,两条腿”传统推广模式,把科技和培训送到农家和地头,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的服务,推广能力显著增强;与此同时,信息化平台通过GPS定位,记录农技人员的服务行程,结合他们的推广日志,管理者可以一目了然地实现动态调度与绩效考评,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农技服务的整体效率和水平。
第三,农业科研和推广之间无缝衔接,形成有机“上下游”系统。通过融合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信息化平台,将开启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应用对接的窗口,使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系由单向科研和推广服务,转化成能同时反馈农业生产第一线实际需要的闭合、完整系统。农业科技工作者可以通过农技推广信息化平台,及时了解农业生产第一线的需求,并使农业科技成果在实验室阶段就可以直接经受基层的检验。农技推广人员也可以跟踪和获取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并快速推广,进而提升农业科研的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
第四,实现农情信息和突发事件定向、快速采集。农技推广信息化平台将遍布农村的农技人员编织成一支强大的移动信息网,每个农技人员都成了各级领导的“千里眼、顺风耳”。管理者只要轻轻一点鼠标,就可通过成千上万农技人员,用文字、照片、录像等形式,定向快速采集气象灾害、病虫害、动物疫情、农产品滞销等信息,实现农情信息快速采集和突发事件的及时掌控,为科学决策,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科研创新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断出台有力政策和加大资金投入,部分解决了科研和推广条件及人员经费问题,但科研、推广“两个能力”与它们之间“结合”问题,还远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们认为,在进行全面体系改革的同时,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和载体的农业科研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突破现有瓶颈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务之急。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制定国家农业科研创新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结合国家农业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农业技术推广法》,由国务院制定和出台关于农业科研创新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统一规划、分工协作、服务“三农”的信息化建设机制。
二是建设国家农业科研创新信息化环境。整合全国农业科研资源,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院、所信息化工程为核心,建设内联全国各省市农科院所和大专院校,外联国际科研机构的信息化科研创新体系,实现信息化支撑下的高效科研管理、资源共享和团队协作,提高国家农业科研整体创新能力。
三是实施国家农技推广信息化工程。结合今年“1号文件”提出的“两个覆盖”要求,实施全国农技推广信息化工程。采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用信息化设备武装全国100万农业科研和推广人员,建立适合国情的、高效的农技队伍和体系,为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应用、培养现代农民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手段。
四是加强联合科技攻关,研发相关信息化关键技术和设备。支持相关科研项目的立项,整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农业大学和著名IT企业等优势力量,开展联合攻关,解决信息平台扩展、信息挖掘、传感物联和云服务等关键技术,研发经济适用的终端设备和产品。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仅用于学习,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扫描关注猕猴桃微信公众号1
微信公众号码:sldmht
微信公众号名称:十里地猕猴桃
猜您也喜欢的: |
本文地址::http://www.029mht.com/news/rwsj/2018-04-15/11607.html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