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18  来源:029mht.com  作者:猕猴桃妹妹

 

  就上海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一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上海市委农办、市农委主任孙雷。

  记者:孙主任,上海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有些人就觉得农业也许并不太重要。请问,农业在上海的地位到底如何?

  孙雷: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基础,大都市必须要有自己的农业。国家农业部今年4月选择在上海召开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标志性的会议,凸现了上海近年来在探索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中的一些经验和取得的成果。

  都市现代农业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并不是以数量取胜,比如上海郊区的粮食总产才24亿斤,还不及产粮大省一个县的产量;猪肉消费需求1200万头,地产260万头左右,也仅占四分之一。但为保障特大城市的基本生活安全,主要农产品必须要建立最低保有量制度,对调节和平衡特定时段市场供求矛盾具有重要作用,这是都市现代农业的基本功能。比如猪肉,如果主要供应地突发疫情,疫情地的猪都不能进,那么,上海自己的应急生产供应,就能稳定市场,保障突发疫情或其他重大自然灾害情况下的供应。再如市民非常喜欢吃的绿叶菜,因为附加值低,保鲜、运输风险又大,受天气影响也大,不能全靠外地,必须要有足够的地产绿叶菜保证供应。

  近年来,上海严格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耕地面积和质量,实行基本农田生态补偿机制。2008年,上海下达了《关于确保上海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有量的工作意见》,明确了上海2009-2012年蔬菜、生猪和家禽等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有量目标,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地产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的最低保有量制度。

  记者:都市现代农业这个概念这两年越来越清晰了,它的定义主要包涵哪几个方面?

  孙雷:都市现代农业主要有生产、生态、生活三大主要功能。生产功能即为都市居民提供新鲜、卫生、安全的农产品,以满足城市居民食物消费需要;生态功能,也称保护功能,即对保护自然生态,涵养水源,调节微气候,改善人们生存环境起到重要作用,比如沪郊的160万亩粮田,同时也是城市天然的季节性人工湿地,发挥着生态效益;生活功能,也称服务功能,即通过农业活动提供市民与农民之间的社会交往,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如观光休闲农业、农耕文化与民俗文化旅游。

  记者:上海具体做了哪些事?

  孙雷:上海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经过20年探索已初见成效,可以说基本框架形成了。

  首先是能确保城市的安全供应。“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233.4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14.1亿元。2011年,粮食总产量为24.39亿斤,是2004年实施粮食补贴政策以来粮食总产量最高的一年,水稻单产连续3年创历史新高。市郊蔬菜在田面积达54.2万亩,播种面积190万亩次,同比增长3.4%;蔬菜上市量351万吨,同比增长6.4%,确保了大都市蔬菜供应的基本稳定。蔬果、畜禽等副食品生产稳中有升,品种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地产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调节和丰富了市场供应。

  其次,生态功能也日益显著。160万亩粮田同时也成为城市天然的季节性人工湿地,发挥着生态效益;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化学农药减量、测土配方、有机肥推广以及河道整治等,近年来都取得很大进步。各种现代化农业园区国内领先,耕地亩均效益接近5000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创新理念、高科技农业服务辐射全国。

  同时,服务功能发展迅速。一三产业的融合,使城市休闲农业迅速发展起来,郊区特色农产品如今多有各种农业节庆活动。到2011年上海已建成各类农业旅游景点211个,其中年接待规模万人以上的达100个;2011年涉农旅游总接待量约1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5%;直接带动各类涉农旅游收入22亿元,带动农民就业约4.5万人。农业旅游不仅给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城市居民提供了回归大自然的机会,也为农民广开了就业和增收渠道。2011年上海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4元,比上年增长13.8%,继续位居各省市之首,增幅创下10年来新高。

  记者:上海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所取得的成果,与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背景分不开吧?

  孙雷:当然。上海的户籍农民151万,只占城市户籍人口的10%多一点,城市化程度已达88%,即使按发达国家来比,上海也已到了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都市现代农业本质上是城市反哺农业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形态。

  拿上海来说,首先就是市场优势。国际大都市,什么都好卖,农产品也是。国庆节前沪郊一批新大米上市,价格不便宜,但一下子就卖完了。上海市场也能成为全国的集散地,可以更好地辐射周边地区。农业占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虽然很少,却有二十几家农业龙头企业跻身“国家级”。

  第二是资金优势,可以不断加大强农惠农的力度。“十一五”期间,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资金30.3亿元,建成21万亩设施菜地,全面提高了地产绿叶菜的供应能力。上海在全国率先实行农业零费税,在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的基础上,补贴范围不断扩大,补贴力度不断加强,补贴办法不断完善,切实保护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又在全国首创绿叶菜淡季成本价格保险机制,“冬淡”保险期59天,“夏淡”保险期77天,市级财政补贴50%保费,区县财政补贴40%左右保费,农户自缴保费一般在10%左右,保护和调动了菜农的种菜积极性。上海还持续加大农业投入,不断改善农业设施装备,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强抗御自然风险能力奠定了物质基础。“十一五”期间,上海财政支农资金占全市财政支出比重从2006年的5.1%提高到2010年的7.5%。近年来用于农业方面的投入,在全国也是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还有人才优势,培养“职业农民”,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是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又一目标。目前上海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950家,入社农户和带动农户28万户,占全市务农农户的59.5%,2011年实现销售额68亿元。另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5家,实现销售额580亿元。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1%,户均经营耕地面积接近1公顷,农业组织化水平已达6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2%。上海吸引了一大批农业科技人才和农产品销售管理方面的现代经营人才,出现了一批领军人物,农业占全市GDP的比重虽然不断降低,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却在显著提高,传统农业由此升级转型,更高的效率和效益由此显现。

  记者: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在我国整个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是否非常关键?

  孙雷:今年农业部召开的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是个非常重要的标志。由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部分人口较多的地级市构成的全国50个大中城市,被列为要推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地区。农业部提出,今后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将是梯次推进模式。城市带动乡村、都市现代农业带动周边现代农业发展,将成为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同时农业部也提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将由东部沿海地区带动西部地区。总之,都市现代农业在服务城市、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保护生态、传承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记者:看来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绝不能缺了农业这一环。

  孙雷:是的。农村本身其实就该是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不能只有高楼,也要有自己的基本农田和应急农产品供应、要有宜人的生态和绿色屏障、要有可以休闲游乐呼吸新鲜空气的乡村。都市现代农业将大有可为。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仅用于学习,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扫描关注猕猴桃微信公众号1
微信公众号码:sldmht
微信公众号名称:十里地猕猴桃

猜您也喜欢的:

下一篇:李君如:怎样认识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上一篇:突破薄弱环节 农机支撑秋粮丰收

本文地址::http://www.029mht.com/news/rwsj/2018-01-18/11237.html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