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上两亩猕猴桃,最低也是万元户。”在河南南阳市西峡县,猕猴桃种植成为当地的富民支柱产业。这一产业的领头人,是痴迷猕猴桃事业的基层女干部李华玲。她扎根基层的18年间,一心为村民服务,被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李大姐”。
一心为民的实干精神
1995年,正在西峡县田关乡工作的李华玲被调到西峡县丹水镇当副镇长,主抓林果业。上任之初,正值西峡县提出“建设百公里猕猴桃长廊”、争创“全国猕猴桃第一县”的规划,农户们因之前种植猕猴桃收效甚微,抵触情绪很大,一些村干部也怕种果树没有种粮稳当。
群众的困惑在哪里?如何引导乡亲们走上致富路?李华玲带上工作手册,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进村入户和大伙儿拉家常,挨家挨户给村民耐心讲解猕猴桃产业前景,把群众的顾虑和困难一一记在本子上。此外,她请来摄像师远赴陕西周至县、眉县等地考察,拍摄种植户的成功经验,带回村组播放;组织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外出参观学习,让乡亲们切实感受到种植猕猴桃的前景。
为打消大家的顾虑,她决定自己先行种猕猴桃。虽然家里经济困难,但她想方设法筹资近万元,在西湾村租了6亩地,建起全县第一个猕猴桃干部示范园。
李华玲的耐心和诚心,群众都看在眼里,先前坚决反对种果树的群众开始理解支持。看到村民们建猕猴桃园有了热情,李华玲更加坚定了帮助村民走好这条致富路的信心。
村民建园缺少资金,她拿出自己的房权证,动员亲朋好友和同事把房权证拿出来,集中为农户担保贷款;她还帮助群众选地规划、打井修渠、整地建园。
1998年,丹水镇猕猴桃种植扩大到7000多亩。从事猕猴桃种植的农户们收入逐年提高,眼见效益的村民,纷纷种植猕猴桃,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也回村种起了猕猴桃。在丹水镇的带动下,西峡县猕猴桃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丹水镇、田关乡、阳城乡等种植园区。
勤于钻研的学习精神
1999年12月,李华玲调任西峡县猕猴桃生产办公室副主任。“作为一个业务技术负责人必须要懂业务,不能当外行”,李华玲说。为此,她白天下乡,晚上挤时间潜心钻研专业技术,还多次到外地学习,买专业书籍研读,看到重要知识点就记在本子上。
2001年9月,李华玲担任县猕猴桃生产办公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她一有时间就扎进田间地头,与种植户交流猕猴桃栽培技术,并详细记录技术要领以及管理、生产实践体会。
10多年来,她几乎走遍全县猕猴桃果园,记录的“工作笔记”有60多本。深知技术重要的她,每月对各乡镇猕猴桃办公室和村里的猕猴桃技术员进行集中培训,并到各个乡镇重点主产区、重要基地开展管理技术培训。各乡举办猕猴桃专业技术讲座上千场次,直接培训果农6万余人次。为给更多果农提供技术指导,她编写数篇技术资料分发到果农手中。
不断前行的开拓精神
西峡县拥有野生猕猴桃资源40万亩,年产量1000万公斤,却没有大的加工销售企业和品牌。如何打响西峡猕猴桃的品牌,打开国内外市场?经过一番思考,李华玲向县领导建议承办全国猕猴桃产业高层论坛暨产销见面会。
2006年起,产销见面会连续三届在西峡举办,引来国内外知名猕猴桃专家、加工销售企业参会,为西峡猕猴桃发展带来商机。经过李华玲的协调努力,2011年,联想控股华夏联诚果业有限公司落户西峡。为“敲”开更多市场大门,李华玲与北京的食品公司联系,36万亩野生猕猴桃通过有机认证;与四川、广州等企业合作,建立猕猴桃鲜果长期收购渠道。
在西峡,猕猴桃产业链不断拉长。盛果期猕猴桃园亩均效益达1万元以上,高的可达2万元以上,猕猴桃产业已然成为西峡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如今,西峡猕猴桃已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西峡被授予“中国猕猴桃之乡”。
18年来,李华玲倾注所有心血,只为她热爱的猕猴桃事业。如今,56岁的李华玲虽已退休,但一颗挚爱猕猴桃事业的心依然火热,对山区群众的致富发展始终牵挂心头。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仅用于学习,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扫描关注猕猴桃微信公众号1
微信公众号码:sldmht
微信公众号名称:十里地猕猴桃
猜您也喜欢的: |
下一篇: 周至县召开2017年度经贸工作会议
本文地址::http://www.029mht.com/shanximihoutao/news/2017-08-24/5802.html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