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9-10  来源:猕猴桃官网  作者:奇异果

   

猕猴桃树叶掉光光,是自然现象吗?

 

  ▲龚国淑教授(左二)现场分析褐斑病病因。

  

猕猴桃树叶掉光光,是自然现象吗?

 

  ▲龚国淑教授(右三)为种植户讲解防治技术。

  专家释疑:这并非生理因素造成,是得了褐斑病

  开栏的话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支撑;脱贫攻坚,更需要科技帮扶。为此,我省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涉农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科技人员面向生产研发、技术推广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大力实施科技扶贫专项行动……农户们欣喜地发现,在田间地头,跃动着越来越多农业专家的身影,他们下田坎,访农家,问农事,对症下药,解答种养技术难题,因地制宜,引导农业产业发展,助力贫困村脱贫致富。

  为了让更多的农户知晓、掌握专家传授的先进技术,本报从今日起推出专栏《专家下田间 技术送进村》,敬请关注!

  □李劲雨

  猕猴桃树常会遭遇褐斑病等许多病害,不但对植株生长影响大,且一般防治办法不易见效。对此,四川农业大学的龚国淑教授一行近日分别前往广元、雅安、绵竹等地的贫困村,举办了猕猴桃褐斑病防治技术培训。

  在培训现场,龚国淑介绍说,猕猴桃褐斑病俗称猕猴桃早期落叶病,为反复侵染的气传性真菌病害,是四川猕猴桃产区仅次于溃疡病的第二大病害,导致叶片早落,严重影响当年和次年猕猴桃产量。流行年份采果前半月叶片几乎全部掉光,产量损失可达30%—70%。但该病害发生后,大多数种植户都以为是生理因素造成的,防治方法混乱。

  “褐斑病的病原鉴定为多主棒孢菌,由多主棒孢菌引起的猕猴桃褐斑病属于中国的病害新记录。”龚国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褐斑病作了详细介绍,这种病因为海拔、季节、气温等不同,发病程度不一,一般低海拔区域比高海拔区域发病重。该病主要侵害猕猴桃树叶片,嫩叶刚展开即可受害,初期形成近圆形暗绿色水浸状斑,扩展到褐色小圆斑,边缘有褪绿晕圈。多雨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直径达2—3厘米,边缘深褐色,中央浅灰色,具明显轮纹,病健分界明显。一般在叶背形成大量灰黑色霉层,潮湿时正面也有。多个病斑常愈合在一起,引起叶片枯死、破裂和早落。老病叶脱落后重新发出新叶,继续受害。

  “在进行药物治疗时,要使用低毒性、低残留药物,避免对果实造成影响。”龚国淑说,通过几年的室内和田间的药剂筛选,他们获得了能够有效控制该病害的药剂种类,即优选嘧菌环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氟硅唑、二氰蒽醌、四氟醚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成分的药剂。如将内吸性杀菌剂和保护性杀菌剂复配使用,效果更佳,田间防治效果可达到70%—80%左右。

  龚国淑等专家向广大种植户、技术人员建议,四川大部分的猕猴桃产区(浅丘陵和平坝地区)在每年的6月下旬至7月初开始,可根据气温和湿度的变化,起用推荐药剂控制褐斑病的发生,一般间隔10天一次,轮流使用药剂3次左右,可控制该病害严重发生。

  参训人员还实地参观了猕猴桃褐斑病防治药剂对比区、综合防控技术展示区,避雨栽培示范区。当大家看见示范区猕猴桃叶片浓绿、硕果累累,而对照区和周边普通园区猕猴桃叶片凋零,满地落叶,果实弱小后,非常吃惊这种差异。示范区猕猴桃功能叶持有量达90%,而普通种植园区不足10%。

  链接

  龚国淑教授,是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主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植保岗位专家。

  她所在的 “植物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研究”课题组一直在致力于猕猴桃褐斑病的研究,在防治上已取得了重要突破,明确了引起褐斑病发生的病原及其寄主范围、发生流行规律,构建了一套适宜于四川猕猴桃产区的综合防控技术。该项技术成熟度高,拥有防治猕猴桃褐斑病的五大“法宝”——(1)预报预测;(2)避免其他寄主植物与猕猴桃的套种;(3)冬季清园,清除枯枝落叶;(4)平衡营养,加强树势;(5)药剂防控,轮换用药。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仅用于学习,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扫描关注猕猴桃微信公众号1
微信公众号码:sldmht
微信公众号名称:十里地猕猴桃


扫描关注猕猴桃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码:kiwicn
微信公众号名称:猕猴桃官网

猜您也喜欢的:
  • 龚国淑教授解释:猕猴桃树叶掉光
  • 下一篇:80后项目经理华丽转身 三年实现庄园梦年销百万猕猴桃

    上一篇:成都周边的猕猴桃熟了,采摘鲜果走起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