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和布的故事

  • 内容
  • 评论
  • 相关

三十年前我嫁给名叫“郭不”的男人,朋友们送来了一口锅一块布,从此我们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1983年也就是三十年前的那一天,我决定要嫁给那个名叫“郭不”的男人。结婚那天,朋友们前来贺喜,送来了一口锅、一块布,正好应和了“郭不”名字的谐音——锅布。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让我的生活有锅和布的相伴。

于是,我们的新婚生活就这样开始了。我们用那口锅开伙做饭,用那块布做了窗帘。

那时老郭是在一个小学当美术老师。他时常把学生的图画本带回家来。在他带来的一摞摞图画本里,我看到有好几个学生在封面的老师栏处赫然写着“锅老师”三个大字。也正因为有 “锅老师”的这个身份,我们才有幸住上了学校分给他的那间约20平米的房子。

新 婚的那段时间,我的确是围着锅和布,过着平静而温馨的日子。每天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那个花布窗帘,洗漱完之后,操持的第一件东西就是那口锅。一日三 餐,不把那口锅倒腾十几次是不会罢休的。忙完了一天,夜幕降临时,我又自然而然地去拉上那个花布窗帘。周而复始,一切还真的应了那些朋友的寓意,锅和布还 真成了我生活中朝夕相处、不可或缺的伴侣了。


我已忘了那天为什么没有去上班,只记得锅老师去学校上课了。我睡了懒觉,很晚才拉开窗帘。

快到中午时,我发现门前不远处新盘了一个炉子,那是邻居维修房顶上的牛毛毡,用来烧沥青的。当时工人们午休吃饭去了,我看到炉中的余火正旺。便起心动念:何不用这余火做饭呢?!

于是,我兴冲冲地拿起锅、提上油瓶儿、跑到门外、堂而皇之地把锅放在炉子上、心平气和地把油到进锅里,又急急忙忙地提着油瓶儿回到家中切菜。

当我端着切好的豆腐、葱姜到锅前一看,坏了,锅里的油着了。我当时就懵了,心想:豆腐里含水,把豆腐倒到锅里,就能压住火苗……

不成想,当我把豆腐倒进锅里的一刹那,火焰果然灭了,可锅里的豆腐也不见了,锅底奇迹般地出现了一坨碗口大的火炭、红彤彤的……

啊!我的菜?!我的锅!!!……

我急忙拿起锅,只觉得那口锅轻得像纸壳一样,飘乎在我的手中,只见锅底烧出了一个碗口大的洞。我下意识地举起锅,透过破锅的洞孔环视了一下四周,吔!没人,幸亏四下旁无一人,只有豆腐在火炭上嗞嗞作响……

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我淌着鼻子上的汗珠、背着脊梁上的鸡皮疙瘩、拿着空碗、锅铲、提着破锅、有气无力地回到了家,沮丧的坐在靠窗帘旁的凳子上,欲哭无泪……

回想刚才发生的一切,实在是猝不及防、惊心动魄。那口锅就这样跟着我们才过了十几天的平静生活,瞬间就被燃烧成了这般模样……

悔啊、太悔了!悔不该去贪图那一点炭火!真是走火入魔了!如此惨状,我该怎么向我的朋友们诉说,该怎么向锅老师交代呢……

眼看着锅老师就要下班了,我那纠结的心无法平复。

锅破家还在啊!可今天的午餐在哪儿呢?

当锅老师夹着书本推门进屋时,我只有勇敢地面对。我鼓足了勇气,搞怪地举起破锅,像面罩一样反扣在脸上,透过破洞直视着他。

当锅老师看到那突如其来的怪诞场景时,惊愕地问道:“这是咋了?这是干什么?!”

我像闯了祸的小学生一样,把事件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述了一遍。之后,只听到锅老师喃喃地说:“完了、完了,这日子过不下去了……”

锅老师无奈地放下书本,脱下外套沉默了片刻,冷冷地说:“家里有没有钉子,找一颗来。”我不解地问: “干什么?”他说:“我要把这口锅挂在墙上,等丈母娘来了,让她老人家看看,这是她女儿的杰作……”


与那口锅的悲催命运相比,那块布的命运就好得太多了,简直可以用光荣来总结。

那块布,只要我稍加描述,凡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过来的中老人都会有印象的。它就是那种淡蓝底色印有深蓝色竹叶的平布。那是文化大革命之后我国出产的第一批具有设计图案的花布。虽然那块花布的图案平平,但色彩还称得上淡雅,质地应该是纯正的棉料。

当那块不足三四平方米的花布成为窗帘,垂挂在我家那面有窗的南墙上时,绝对成了那间斗室中最温馨的背景。

当朴实无华、单薄柔顺的布面与凸凹不平、粗糙坚硬的墙面平行接触时,那种自然的搭配在幽暗中呈现出不可言喻的画面。三十年了,那个窗帘一直影影绰绰地在我的心间荡漾。

写到这,我又禁不住想起那口不幸的锅了。

或许锅的命运本应就该那样如火如荼;而布的命运也就只有随顺缠绵。一切也不像锅老师所说的那样:“这日子无法过了”。面对未了的姻缘,我们又买了一口新锅,继续着锅和布的日子。

只是自从那场烧锅事件之后,我就落下了一个炉前恐惧综合症。每回炒菜时,只要油锅一热,我就紧张得手忙脚乱。不是油没有热就下菜,就是油冒烟了,把菜从远处抛进锅里,把油溅得四处都是。至于菜的味道,就不要再问了,可想而知。

在这种状态下,我只有从炉台上下岗,做些切切、洗洗之类的工作。从此,锅老师就成了不折不扣的锅老师了。

那块布在我家当了两年多的窗帘后,已被太阳晒得色彩更加柔和、被洗得质地更加绵软了。

那年,学校盖了楼房,我又一次享受到了锅老师的阳光雨露,我们分到了一间五十多平米的大房子,大小有三个窗户和一个将近两米长的阳台。

搬进了新楼房,那块布已经不够再做窗帘了,我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叠得四方愣正地压在了箱底。

说来奇怪,有些东西就像是有灵性似的,总在你不经意间意外的出现。那块布就是如此,本来就没有它的什么用场了,可偏偏不知什么原因又把它从箱底翻腾了出来。

当我再次抚摸着那块柔软如丝的花布时,不禁又起心动念了起来,想让它再派上点什么用场。不过,这次的起心动念没有半点的差错,而且是非常的到位。

我比划着、合计着,在我的精心设计下,将那块布剪裁制作成了四个裤衩,我和锅老师一人两个,真是妙不可言。

由于裤衩是量身定做的,穿起来非常的合体舒适。最重要的是那种贴身的柔软是无法买到的。

现在的年轻人流行穿情侣装,三十年前我就自制过情侣裤衩,那可是独家绝版的喽。

白天我们把情侣裤衩穿在长裤里、长裙下去上班,回家后我们就恣肆地亮着情侣裤衩的风采,用现代的说法,就是走秀。


由于裤衩的频繁穿洗,不到半年边子就毛了,不到一年裤裆就烂了。就这样,我还是舍不得扔掉它。

说实在的,那时的人太容易满足了。在一块布上,就能得到如此的享受……

没有多久我就生了一个大头儿子,那几个穿破了的情侣裤衩正好又派上了用场。我把它们剪了剪,用开水烫了烫,做成了尿布。

一 想到那块被水无数次漂洗、用手无数次揉搓、被太阳无数遍暴晒而变得柔软无比的棉布,要变成儿子的尿布,垫在儿子的小屁屁上,我的心里就升腾起阵阵暖意和喜 悦。要知道那些从岁月里、日月星辰里、自然气息里聚合的无尽能量,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正能量。用那些含有正能量尿布衬托一个初生的婴儿,将给他带来多么足 的底气啊!


正因为如此,儿子半岁以后,吃喝拉撒都很有规律,几乎就用不着尿布了。我们又把那些尿布,撕成布条,做成拖把……

为此,我曾反复的琢磨与发问:难道“物尽其用”这个词是为那块布设定的吗?

当年朋友们送来的锅和布早已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如今,锅老师也已经退休成了锅大叔了,我也变成了名符其实的锅大婶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们在家的分工依然如故。我洗菜、切菜,老锅狂风暴雨般的哗哗一炒。之后我继续刷锅、洗碗……

我和老锅结婚整整30年了,人们称30年的婚姻为珍珠婚。我想,我们这颗珍珠不是从海底里捞出来的,而是在锅里熬出来的……


扫描关注猕猴桃微信公众号1
微信公众号码:sldmht
微信公众号名称:十里地猕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