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珍异果”猕猴桃 国内国外两重天

  • 内容
  • 评论
  • 相关

猕猴桃原野生于秦岭北麓,因山中猕猴喜食而得此名。专家勘测研究证实,周至县境内的土壤、气候等条件,最适宜猕猴桃生长,是全世界的最佳适生区。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农科专家开始繁育人工栽植品种,选育出“秦美”、“亚特”两个主栽品种。周至县种植的13.5万亩猕猴桃,主要为这两个品种,总产量占到全国的1/3左右。我国是世界猕猴桃生产大国,另有新西兰、意大利两个国家规模栽种。
权威机构检测表明,自然生长的猕猴桃果实中含有大量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其中每百克鲜果的维C含量高达292至354毫克,比一般水果高出几十倍。同时,它还含有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和维B、维P、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这些丰富的营养物质及矿物元素可提高人的肌体活力,促进新陈代谢,协调肌体体能。北京医学院研究表明,猕猴桃汁是阻断致癌物质亚硝酸基码啉在体内合成的有效阻断剂,阻断率高达95%。业内人士曾乐观地预测,这种珍奇水果市场潜力巨大,有望成为国内外最有竞争力的水果品种之一。
但猕猴桃有一个特点:硬时采摘,放上十天半月软了才能吃,一旦软了,常温下只能存放一二十天。如果使用了“膨大剂”,存放时间更短。猕猴桃的这个特点,给消费者食用带来不便,给产销出了难题,硬了没法吃,软了吃不及,“膨大剂”的使用更加剧了这个矛盾。
周至猕猴桃在其鼎盛时期,产地价格很高,尤其是在周至县,产业发展初期,一亩果园能收入一两万元,不少周至果农获得了巨额利润,大面积推广速度很快。随后,由于规模、产量扩大,果价逐渐向合理价位回落。近年来,果价持续下跌,曾出现过成堆的果子堆在路边用簸箕搓着卖,价位最低时两三毛钱一斤,甚至1元买一筐。业内人士分析,此种情况有市场调节的因素,也与“膨大剂”的滥施滥用有很大关系。猕猴桃大规模上市的历史很短,许多消费者首次品尝的就是变了味的果子,“膨大剂”严重影响了猕猴桃的口感、口味,加之更不耐存放,食用更不方便,猕猴桃应有的认可度至今远未达到。
施用“膨大剂”,暂时满足了盲目贪大的市场需求,却严重制约了它的持续健康发展。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市场价位已远远低于它应有的价值。据了解,不仅是在周至县,全国60万亩种植区内也在大面积使用“膨大剂”,如果任其发展,整个产业的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西兰的猕猴桃产业几十年来持续壮大。
史料记载,1845年,一位传教士从陕西省周至县境内将野生猕猴桃树苗带到新西兰,选育出适合那里种植的人工品种“海沃德”。从此,以这位传教士的名字命名的猕猴桃便在异国它乡快速繁植起来,以后又移植欧洲。在周至猕猴桃大面积种植之前,人们说起猕猴桃就会想到新西兰。因为新西兰猕猴桃占领着几乎整个国际市场。
新西兰全国只有15万亩猕猴桃,其深加工产品水平则要超过中国10多年。如今,猕猴桃已成为新西兰第二大主导产业,仅次于畜牧业。猕猴桃给新西兰带来的收益很广泛,不仅是鲜果,还包括旅游观光(参观一次猕猴桃园要100美元)、果酒、护肤品、香皂、巧克力、果脯、果酱等等。此外,猕猴桃还给相关产业带来巨大附加值,新西兰每年从猕猴桃产业上获得的总收入合计上千亿美元。新西兰的猕猴桃产品出口世界各地,可以说无处不在。
有资料表明,欧洲市场每年需要几十万吨猕猴桃,仅英国人一年就要吃掉6万吨,而我国台湾省一年消化猕猴桃也在3万吨以上。目前,全球猕猴桃产量在百万吨左右,中国、新西兰和意大利三大产地呈鼎足之势。产量相当但市场占有额却极不平衡。目前新西兰猕猴桃鲜果出口占全世界总量的约九成,意大利占有约1成,我国几乎为零。
据了解,新西兰猕猴桃全部为自然生长,果个不大,果品贮藏期普遍比我们高出很多。而且有针对性采取了严格的销售办法:精确地算准由硬到软的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定时定量地向市场投放,消费者从货架上买到的是正好鲜软可口的果子。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进口的新西兰猕猴桃每公斤稳定在10元以上。
专家评价,自然生长的周至猕猴桃与新西兰猕猴桃口感和营养含量不差上下。2000年,曾有一位英国客商在世界各地了解了猕猴桃的有关情况后,与周至县达成了一个初步意向,周至县空运20箱货去英国试销售。但因为包装不到位,更有“膨大剂”作祟,英国客商反馈,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货刚到口岸就烂掉了。随后的收购合作不了了之。目前,经过各方努力,周至每年大约有5000吨猕猴桃出口,主要不在欧洲市场,而是随机、零星的边贸交易,并没有大批量或大企业出口。


扫描关注猕猴桃微信公众号1
微信公众号码:sldmht
微信公众号名称:十里地猕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