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猕猴桃自主创新的经验对周至县猕猴桃产业的启示

  • 内容
  • 评论
  • 相关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是我国最早进行猕猴桃人工栽培的地区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猕猴桃面积已近10万亩,年产1.3万吨鲜果,全县共有猕猴桃冷库59座,总库容上千吨,现有猕猴桃加工龙头企业一家,设计生产能力1万吨,目前年加工猕猴桃200吨。与我市猕猴桃主产县周至县的猕猴桃面积13万亩、年产10万吨鲜果,全县共有猕猴桃冷库1133座、总库容94570吨,加工企业33家、年加工能力2万吨相比,产业化水平的差距一目了然。然而,苍溪县的猕猴桃产业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有品种创新方面,在新、奇、特品种的应用方面,走在了国际前列,取得了我国猕猴桃产品第一个原产地域保护这一金字招牌,在世界猕猴桃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席位。
一、苍溪猕猴桃产业的优势
“苍溪猕猴桃”是指在苍溪县独特地理和气候环境出产的肉质细嫩、口感鲜美的优质猕猴桃,其中尤以红阳、东源红、红花、红美等红色系列品种为主。其中注册为“红阳果”的猕猴桃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稀有品种。苍溪猕猴桃2004年3月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原产地域产品,7月通过国家级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验收,注册了商标“红阳果”,被四川省特产协会命名为“四川省猕猴桃之乡”,生产上与国际市场高度接轨,外向型猕猴桃产业正在逐步形成。
二、主要经验及做法
通过系统的考察苍溪县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主要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重视新、奇、特猕猴桃品种的开发和自主创新。 1981年,苍溪县建立三溪口森林经营所,在三溪口、九蛮洞、田菜斑竹林三个林场进行人工栽培,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新西兰开堤地区水果种植协会等国内外十多家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相继选育出川猕1、2、3、4号品种和新观2号。1995年,苍溪科技人员通过与省自然资源研究所十年的合作,成功选育出世界独一无二的红肉型猕猴桃新品种“红阳猕猴桃”,并于1997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查委员会审查,列入全国、全省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2000年选育出晚熟红肉猕猴桃新品系“东源红”。2004年推出“红阳猕猴桃”换代品种大果红肉中华猕猴桃“红花”,2005年选育出晚熟红肉美味猕猴桃新品种“红美”,其中红阳猕猴桃和红花猕猴桃已经取得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保护权,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品种。
2、注重收集猕猴桃育种基因资源。 苍溪县北部山区的莽莽丛林中分布着大量的野生猕猴桃,在保护利用自身野生资源的同时,苍溪县和四川资源研究所,先后在全国各地收集并保存了2000余份猕猴桃基因资源和35个种类资源,对三峡库区猕猴桃资源进行了抢救性收集保护,建成了全国保存猕猴桃资源最多的研究基地。根据育种科研的需要,通过与新西兰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又从新西兰引进了110余个育种材料。通过对收集保存的育种资源进行利用,为苍溪猕猴桃品种的自主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如“红阳猕猴桃”就是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和苍溪县农业局1980年从河南省西峡县采集野生中华猕猴桃种子实生播种苗中选出的果心中轴附近子房为红色,经单株进行多点无性鉴定、复选而来的红肉中华猕猴桃新品种。
3、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全方位合作。 苍溪猕猴桃品种自主创新成功的主要因素得益于与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的广泛合作。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是国内目前为止为数极少的猕猴桃科研机构,科技资源丰富,苍溪县通过利用该所的科研优势和市场平台,将其资源上升为国家认可的品种,同时转嫁了研究经费和申报费用,尽管在品种权问题上存在部分争议,并没影响苍溪猕猴桃原产地域保护这一品牌的取得。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引进了国外优势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我国现有自然资源进行了有效保护和保存,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猕猴桃新品系。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苍溪县通过与新西兰皇家科学院园艺与食品研究所开展猕猴桃资源保护、品种选育、产业化栽培技术推广等方面广泛合作,聘请新西兰知名猕猴桃专家15人次来川指导,派遣科技人员12人次赴新西兰培训,引智取得丰硕成果。在新西兰专家的帮助下,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与新西兰皇家科学院园艺与食品研究所开展了3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引进国际合作研究资金100余万元人民币,提高了四川及苍溪猕猴桃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新西兰皇家学院猕猴桃分院植物栽培学家罗斯和比德博士几乎每年都要到苍溪跟踪考察,世界上综合性状最好的红肉猕猴桃新品种红阳猕猴桃的选育就是三方合作的结晶。
4、完善标准,打造精品猕猴桃生产基地。 苍溪县在开发猕猴桃新品种的同时,不断完善生产标准。目前,苍溪猕猴桃示范区执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猕猴桃标准3项,制定苍溪县地方标准8项、农业标准示范区工作标准6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质量管理工作标准11项和配套标准5项。通过确立品牌意识,规范用好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识,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依托自身独特的自然资源扩大种植规模,强化科研和产品开发,打造苍溪精品猕猴桃生产基地,经过3-5年努力,争取达到出口1万吨以上精品猕猴桃的目的。
5、提高组织化生产程度,通过协会加大推广新品种。 为了提高组织化生产程度,由苍溪县科技局、县猕猴桃生产办和全县猕猴桃科技人员、种植大户、业主、营销大户、加工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四川苍溪红猕王猕猴桃协会、四川苍溪红猕王绿色果合作社,加快红肉猕猴桃基地的建设力度。红猕王猕猴桃协会现有普通会员1520人、股东会员120人,其中种植大户100户,拥有标准化栽培基地1700亩,股东会员实行“技术统训、物资统配、产品统销”,全员仅猕猴桃一项年人均增收达500元以上。苍溪县“红阳猕猴桃”协会组织苍溪红肉猕猴桃批量出口日本、瑞士、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与香港日升公司签订了长期标准果出口协议。
三、对我市周至猕猴桃产业的启示
周至县猕猴桃面积已达13万亩,占全国猕猴桃总面积的40%,年产量近10万吨,是全国猕猴桃生产第一大县和全国惟一的猕猴桃标准化管理示范县,被授予“中国猕猴桃之乡”称号,并于1996年获得国家工商局“秦美”商标标志,全县从事猕猴桃种、贮、加工、销的农民已达5万户14万人,全县农民人均猕猴桃纯收入600元,占全县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全县共有冷库1133座,总库容达94570吨,且以基地乡镇为主,形成了冷库集群。现有果品深加工企业33家,年加工能力已超过2万吨。周至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与“秦美”猕猴桃有直接关系,可以说没有“秦美”猕猴桃就没有周至乃至陕西省的猕猴桃产业。然而,随着猕猴桃品种的多样化、市场的国际化和消费者口味高档化,“秦美”猕猴桃如同上世纪八十年代“秦冠”苹果在我市苹果产业化的地位一样,淡出猕猴桃鲜果市场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缺乏多样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性品种的现实,已经成为我市周至猕猴桃产业的软肋。
(一)进一步加大猕猴桃育种资源的收集保护和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力度
1、优新良种选育是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基础,海沃德等品种的选育成功奠定了世界猕猴桃人工栽培的基础,而秦美猕猴桃品种则缔造了陕西猕猴桃产业的辉煌。近年来,我市广泛开展了猕猴桃的品种选育工作,先后选育出60多个优良单株,推出了哑特、秋香等猕猴桃新品种,我市多次先后举办的猕猴桃新品系评优会,始终未能选出综合性状达到或超过海沃德的世界级猕猴桃新品种;而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猕猴桃普查时发现并栽植的优系如长安一号、西选一号、西选十二号等由于缺乏资源圃保存而导致流失,加上当时育种目标的不同,使得内质极优的几个品系没有得到重视,现在也不知所终,这是我市猕猴桃产业的一大损失。世界猕猴桃的选种趋势是遵循优质多样性原则,从种类看,由美味猕猴桃向中华猕猴桃、软枣猕猴桃、毛花猕猴桃方向发展;从果肉颜色看,由绿色向黄色、红色方向发展,新、优、奇、特是猕猴桃育种追求的总体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大量收集国内外的具有特异性状的育种资源,建立真正意义的猕猴桃资源圃,为我市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加大育种资源的保护利用力度,开展实生育种、芽变选种和杂交育种,尤其要开展种间杂交,如利用寒带分布的软枣猕猴桃,热带分布的品质优于中华猕猴桃花为红色的毛花猕猴桃,抗低温、对病害有免疫性的狗枣猕猴桃,红皮红肉的葛枣猕猴桃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性育种工作,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大果、抗逆性强、具有特异性状的世界级猕猴桃新品种。今后我市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将取决于占有基因资源的多少和保护利用的程度,取决于栽培品种的档次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程度。
2、近年来,国内外选育出了大量猕猴桃新品种,如美味猕猴桃中被誉为猕猴桃中“红富士”的金魁和海沃德芽变“皖翠”、晚熟红肉美味猕猴桃“红美”,日本的香绿、赞绿等;中华猕猴桃中的金桃及系列红肉猕猴桃品种,新西兰的早金,日本的小林39、金赞岐等;软枣猕猴桃中的魁绿,日本的香粹;毛花猕猴桃杂种M3品系等,新品种是优良基因资源的组合,既可作为育种材料,还可通过品种对比试验、开发研究,选育出适应我市周至县栽培的优良品种,如同我国引进的红富士苹果品种在渭北苹果优生区栽培后质量优于原产地一样,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品种,同样也可提高我市猕猴桃产业的档次。
(二)整合科技资源,开展国际国内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以中国最大的猕猴桃基地这一优势来吸引国内外的科技资源,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新西兰是20世纪人工驯化野生猕猴桃为栽培果树的国家,具有领先的猕猴桃育种和栽培技术,我市应该主动与新西兰等先进国家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产业化栽培技术推广方面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和智力,来提高我市猕猴桃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以优惠政策吸引国内猕猴桃科研机构在我市设立试验点或联系点,这些科研单位不但不会拿走我们的资源和品种,反而会将我市作为各自的猕猴桃新品种和新技术的试验基地,充分利用他们的科研优势、项目优势和市场平台,开展合作,形成双赢局面,最后得益的是我市的猕猴桃产业。在我市猕猴桃基地引进大学推广等模式,形成法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大学、农民协会、企业多个技术推广渠道,加快新技术的推广速度。近年来,我市周至的邻县眉县,抓住机遇做大做强猕猴桃产业、提升猕猴桃产业整体竞争实力、实现产业迅速发展,大有赶超周至的趋势,这无疑增加了我市猕猴桃产业的紧迫感。今年,眉县政府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始合作实施“眉县猕猴桃产业化科技示范与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去年底,眉县政府和全球最大的猕猴桃经销企业——新西兰全球园艺公司签订了“猕猴桃自动分检线、气调冷库和出口基地”建设协议。而陕西省果业局实施的世界上最优良的“黄肉猕猴桃”新品种引种、试验、推广项目也放在了眉县。依托产业建基地,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现已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陕西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财政部下拨2000万元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试点。该校投资300多万元在眉县开始建设全国第一个专业性猕猴桃生产试验站。
尽管我市出台了许多加快猕猴桃产业化的政策,周至县也成立了果业局,加强对猕猴桃产业化的领导,但我市目前从事猕猴桃科研的机构只有西安市果业技术推广中心、周至县猕猴桃研究所和周至县园艺站等机构。在我国猕猴桃野生资源普查和人工栽培的初期,市果业中心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周至县猕猴桃研究所和周至县园艺站在该县猕猴桃产业化的进程中也发挥了中坚作用,技术薄弱,力量分散,缺乏优势和试验基地,使得这些机构在我市猕猴桃产业化提高档次上,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我市要首先整合市内猕猴桃科技资源,成立西安市猕猴桃技术研究及推广中心,吸引各类人才,集中人力物力,从秦美猕猴桃的换代品种选育开始,开展猕猴桃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将我市猕猴桃的产业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和效益优势;同时开展国际国内合作,引进国外智力,争取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来我市设点、开展项目,在我市形成猕猴桃的产业基地、科研基地、项目基地、试验基地,将产业优势尽快转化为自主创新的科技优势。
(三)完善猕猴桃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协会在新品种产业化中的作用
在现有国家无公害食品猕猴桃标准、陕西省猕猴桃标准综合体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猕猴桃标准体系建设,力争猕猴桃产业化的每一个品种、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关键技术都有标准可依,要加强猕猴桃标准制定队伍建设,打破行政、单位等条块限制,实行面向所有科研机构招标制和首席专家负责制,确保标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要有上升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技术实力。同时要加大标准的宣传培训力度和示范力度,使纸上的东西变为实际可见的效果,提高标准应用率和果农应用标准的自觉性。周至县二、三产业发展迅猛,协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猕猴桃品种的选育和新品种的推广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协会的中坚作用,通过协会扩大新品种栽植和新技术应用面积,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效应,使新品种能很快发挥增加果农收入的作用。市、县政府要通过对协会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资金扶持,进一步提高我市猕猴桃的产业化水平。


扫描关注猕猴桃微信公众号1
微信公众号码:sldmht
微信公众号名称:十里地猕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