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卖不出 市民吃不起 水果滞销到底为啥?

  • 内容
  • 评论
  • 相关


夏天是水果最为丰富的季节,各类瓜果梨桃都应有尽有,再加上天热,人们没什么胃口,所以水果就成为了人们的新宠。按理说,眼下是水果消费的一个旺季,瓜果种植户都盼望着能在这个时候,兑现一年来的辛苦付出。然而,事与愿违,今年水果增产却不增收,多地再度出现了水果滞销的情况。尤其是今年的水果市场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农民卖不出烂在地里,而市民却嫌贵直呼买不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荔枝,这个被称为“岭南果王”的中国特色水果,是亚热带水果中的佼佼者。然而今年,多地的荔枝价格出现大跌,往年这个时候的荔枝收购价格一般在1块多钱,然而今年的荔枝价格却下降到5-8毛钱都卖不出。甚至,一部分果农在与收购商谈不拢的情况下,一气之下当场把荔枝当做了垃圾处理。但是对于城市里的人来说,荔枝的价格却并没有因此下降。

其实不光荔枝滞销,火龙果也是这样。在产区,因为滞销,有的果农将刚摘下来的上千斤火龙果居然倒入了鱼塘喂鱼。而在超市,火龙果促销特价居然卖到了6块9毛8一斤。此外,南方的橘子、西北的苹果、山东的西瓜、海口的菠萝、芒果;湖北的桃子,都出现滞销的问题。看到这么多滞销的消息,在为果农感到心痛的同时,也不禁发问,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水果频频滞销?难道是消费者变得不喜欢吃水果了?还是生产的太多了?市场消化不了?我特意到威海的一家最大的超市里,这里的荔枝促销价格居然卖到了8块9毛9一斤。正在挑选荔枝的张大叔说,看新闻说南方产区的荔枝收购价还不到1块钱,怎么到了这里价格这么高?相差了近10倍,真是太贵了。

如何破解水果滞销怪圈?一是不要盲目跟风种植,尽量选择独特、稀少、珍贵的品种,这样才保障自家产品的竞争力;二是提高产品的深加工和冷藏保鲜技术。对于不耐储存、容易腐烂、不宜长途运输的水果来说,一定要完善物流和冷链设施;同时,要提高产品的深加工。因为深加工意味着高附加值,可以帮助果农提高收益;三是抱团发展,开拓更多销售渠道,与供应链企业达成合作,实现农超对接,打造休闲采摘农业等;四是要及时掌握信息,扩大产品的宣传,建立自己的商业品牌。

在互联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日益交融的今天,“信息不对称”是产生农产品“滞销、卖难、买贵”怪圈的根源。这种所谓的“信息不对称”,也导致之前出现的一种尴尬现象:一些地方的农产品降了价却卖不出去,另外一些地方却不管出多少钱都买不到货。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打通信息和物流的通路;而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了沟通的最简便的途径。我看到一个现象,就在南方火龙果滞销的一家种植场附近,另一家火龙果种植场却是一派生意兴隆的景象,原因就在于他们们做了电商,火龙果销售到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

所以,无论是果农,还是销售商,都要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当今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性,尤其是互联网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此外,我们的相关部门一定要形成合力,减少环节优化供应链,应对现有农产品流通资源进行整合、完善、提高,构建起通畅高效的物流管道和长期稳定的商流链条,逐项落实才能破解这个“怪圈”。

我们真心希望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不再频频发生。可以通过提高品质、打造品牌、加强宣传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让我们的农民朋友,不仅仅“播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更是喜悦”!


扫描关注猕猴桃微信公众号1
微信公众号码:sldmht
微信公众号名称:十里地猕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