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猕猴桃考察报告
十一月八日至二十一日,在州委书记童名谦、州政府常务副州长李德清同志的带领下,并邀请省科技厅厅长王柯敏同志参与,我们一行九人对澳大利亚锰矿引进和新西兰猕猴桃产业进行了考察,现将新西兰猕猴桃产业考察情况作个汇报。
一个自然而美丽的国度
位于南半球大西洋东部岛国新西兰,是世界上最早迎来新的一天的国家,国土面积27万平方公里,由北岛、南岛、图尔特岛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山脉丘陵约占其总面积的75%以上。四季区分不十分明显,温差不大,属温带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丰富,植物生长十分繁茂。
新西兰全国人口407万。欧洲移民后裔占78.8%,毛利人占14.5%,亚裔占6.7%。75%的人口居住在北岛。首都惠灵顿,人口约40万。奥克兰是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其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0%。
我们是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乘飞机飞行到达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奥克兰的。从奥克兰出发,车行约一个上午的路程到陶朗阿,陶朗阿是我们考察猕猴桃的一个主要地区。在新西兰考察的几天里,一路上只见绿色的草场,茂密的森林,广阔的山野,澄澈的湖水。牧场牛羊成群,湖面鸥鸟翻飞,蓝天白云更是如影随形,到处是田园牧歌式的景象。
其实,作为一个既现代又自然的国度,新西兰在一千年前,还鲜有人迹,在两百年前还没有国家。
大约在公元1100年前,一个叫库彼的波利尼亚航海者发现了新西兰。回到波利尼亚后,他向人们描述了这块美丽的土地,但直到公元1350年,作为波利尼亚人的一支毛利人,由于家乡食物的匮乏而开始移民新西兰,他们的独木舟船队浩浩荡荡,在北岛罗托鲁瓦附近的东海岸登陆,然后逐渐移居内陆。
罗托鲁瓦是我们考察途径的一个重镇,到处热泉喷涌,地热资源非常丰富,家家宾馆有温泉可泡。在十八世纪,新西兰的毛利人约有十几万,他们与世隔绝,有自己的语言,无国家的概念,能歌善舞,醉心艺术,工于雕刻、编织等。我们在罗托鲁瓦就泡了温泉,参观了毛利人的建筑和雕刻,还目睹了毛利胖妇人娴熟的剑麻编织技艺。
1642年,荷兰探险家阿尔贝塔斯曼乘两条船从爪哇、印尼出行探险,意外地抵达新西兰,成为第一个发现这块土地的欧洲人,只是因为毛利人的顽强抵抗而登陆未逞。我们的飞机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之间的海域经过时,飞行图显示:塔斯曼海,就是以这位探险家的名字命名的。
1769年,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船长在发现澳大利亚后,也发现了新西兰,经与毛利人沟通,他登上了陆地,便成为第一个踏足新西兰的欧洲人。库克船长在新西兰人的心目中,可谓举足轻重,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他的塑像,新西兰海拔最高3764米的山峰,即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库克峰。
1840年,英国总督赫伯森从澳大利亚悉尼来到新西兰,与毛利人谈判,签署了一个具有划时代的文件──《威坦哲条约》。从此,英国人在新西兰的统治地位得以确定。1907年英国被迫同意新西兰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土,政治、经济、外交仍受英控制。1947年,新西兰获得完全独立,仍为英联邦成员。
新西兰是经济发达国家,以农牧业为主,农牧产品出口占其出口量的50%,羊肉、奶制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新西兰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鹿茸生产国和出口国,生产量占世界总量的30%。工业以农林牧产品加工为主,农业高度机械化。畜牧业非常发达,是新西兰经济的基础。乳制品与肉类是最重要的出口产品。新西兰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胜地遍布全国。导游介绍,畜牧业、乳品肉类加工、深水捕捞、木材、教育输出、旅游是新西兰六大经济支柱。
新西兰的猕猴桃产业
猕猴桃原是产于中国的一种水果,因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在新西兰,猕猴桃不叫猕猴桃,而叫几维果,港台人称为奇异果。
原来,100年前,新西兰一位叫伊莎贝尔的女校长,来到中国看望她在湖北宜昌传教的教师姐姐,把中国的猕猴桃种子带回了新西兰,开始了这种水果在新西兰的“移民”生涯。回到新西兰后,伊莎贝尔把种子转送给了本地的果树专家,此后,新西兰的第一株猕猴桃由当地知名园艺专家亚历山大培植成功。由于适宜的气候和水土条件,加上其令人喜爱的独特风味,许多果农纷纷开始栽种。这样,原产中国的猕猴桃,经过百年耕耘,不仅在新西兰扎下了根,而且发扬光大,风靡世界,独占鳌头。
在美国食品科研中心排列的27种最受欢迎的水果中,猕猴桃位居榜首,营养价值名列第一:营养价值高而热量却很低;脂肪含量很低,维生素含量却非常丰富;其充分的微量元素可以有效改善人们免疫系统功能,缓解衰老,预防心病,堪称“果中之王”。
我们在新西兰考察的时候正是新西兰初夏季节,也正是猕猴桃花开季节。新西兰全球园艺果业有限公司行政执行官派克先生陪同我们参观了当地猕猴桃种植园。金黄色的猕猴桃花,有的已经绽放,有的正在含苞待放。虽然猕猴桃才是开花季节,但在我们下榻的宾馆,一日三餐都可以品尝到美味的猕猴桃,可见新西兰的猕猴桃产业,已经做到季节性生产,一年四季市场都有供应了。
据派克介绍,新西兰是世界上位居意大利之后的第二大猕猴桃生产国,智利和法国居第三和第四,近年发展较快的有中国。虽然新西兰不是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国,但是世界上稳定种植和出口猕猴桃最多的国家,出口量占世界的20%。全国共有2700个种植园,每个种植园约3到5公顷,全国种植面积约1.3万公顷,总产量约22万吨,其中约20万吨出口到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又返销到了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主打品种只有两个:一个是海沃德猕猴桃,这是一个传统优良品种,产量约占总产量的95%;一个是金猕猴桃,这是一个近年来才选育出的新品种,因其果肉金黄而得名。
新西兰猕猴桃产业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
一是高标准规范化的生产种植。新西兰猕猴桃生产种植规范化程度之高令人感叹。所有猕猴桃生产区都分成棋盘式的小格子,每个小格子均为生产小区。小区四周都建造有防风墙,由单行密植的松树形成。通过机械修剪整形后,防风墙没有散开的树冠,只有主干和茂密的枝叶,既不荫地影响猕猴桃的生长,又能起到防风减灾的作用。从我们考察的种植园看,新西兰猕猴桃种植大部分采用大棚架。由于新西兰木材丰富,大棚架均采用直径20到30公分的园木为桩,以镀锌方管为骨架,然后均匀布拉防锈铁丝。大棚架高1.7米左右,结实耐压耐用。最令人称道的是其修剪技术。我们参观的种植园有新园也有老园。据派克介绍,老园树龄已有十几年,树大已超过成人双手相握。每株猕猴桃树在长到架高时只留两条母枝,并修剪成一条直线分别向不同方向伸展,结果的小枝均匀地分于大棚架上,每条小枝,每颗果实都能均衡地接受养分和阳光。在我们参观的园内,也有采用“T”形架的,但面积不大。新西兰猕猴桃种植都比较稀,我留意用脚步度量,一般行距株距在5×4米或5×5米;每亩栽植在30至35株之间,雌雄比例为6:1或7:1。新西兰猕猴桃采用起垄栽植,行间种草,肥料深施,土壤不裸露。收获时果农开着电瓶车在架下的行间采摘。果园交通很方便,采果车可以进到每一块果园,可以来到每一株树下摘果。据派克介绍,新西兰猕猴桃一般施用有机肥,有机肥呈颗粒状多元素,每年猕猴桃萌芽前每株施3~5公斤,用机器多穴施入土中。在生长期开花前再每株施入2~3公斤骨粉作追肥。开花前一周喷施一种化学药剂,以增加花粉量和提高产量。新西兰的猕猴桃生产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猕猴桃行销委员会制定的各项生产规定和标准规范,接受该组织的监督,否则将受到制裁。
二是统一的全球销售管理。新西兰猕猴桃从开始的多家种植、销售的无序管理,到建立统一的全球销售管理,经历过一个痛苦的过程。1988年,新西兰猕猴桃丰收,果农们希望带来好的收益,但来自当时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对新西兰猕猴桃实行反倾销,打消了果农的美梦。由于这些分别种植3到5公倾面积猕猴桃的果农,根本无法对美国进行反倾销诉讼,新西兰猕猴桃产业遭受了一次沉重的打击,果农们也遭受一次重大的损失。在此情况下,新西兰人总结经验教训,在数百个果农的发起下,他们对原有各自出口的产业组织进行整合,对原有分散的品牌力量进行整合,对原有的海外销售渠道进行整合,一个单一的全球销售管理的局势开始显现。对于果农这种自发自救行为,新西兰政府出面支持,成立了“新西兰猕猴桃行销委员会”,2000多个果农全部加入,行销委员会以拥有土地作为果农加入的资格,并按照土地多少为股份依据,决定果农在行销组织组建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和效益分红。这一措施集中了原来每个果农单一的力量,以一个统一的品牌和单一的窗口,统一了新西兰猕猴桃从选育品种、果园生产、包装、冷藏、运输、配售以及广告促俏等环节的协调配合。1997年,为延续消费者对新西兰猕猴桃的印象,新西兰猕猴桃行销委员会更名新西兰猕猴桃国际行销公司。并决定以“ZESPRI”作为唯一品牌,负责新西兰在全球的营销管理。作为政府的支持,新西兰通过相关法令规定,任何果农以自己的品牌出口销售将被视为违法。新西兰猕猴桃这种销售模式,其好处:首先是有效解决了反倾销问题,可以集中一个国家在一个水果种类上的力量,去对抗别的国家的反倾销;其次,在科研、市场开发上的费用能有效节约,对来自全球市场上的信息反馈变得更加迅速和准确。
三是生产、包装、贮藏、运输、配售形成了一条龙。据介绍,新西兰的猕猴桃生产全是私人农场,每个农场都拥有自己的产品基地,包装物生产线,自动机械选果车间,贮存保鲜气调冷库以及生产、运输的专用机械。技术质量标准、级别标准、包装物设计、管理等环节的规范都由国家统一制定,分头实施。国际行销公司实际上是新西兰国家猕猴桃产业的龙头企业,各种植农场均为一个个生产基地,靠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来处理和协调关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新西兰猕猴桃产业在生产、包装、贮藏、运输、配售等各个环节都形成了高度统一又运转有效的系统。如包装物的设计全国一个样,每个农场生产时都印有该农场的许可证编号,果实不论销售到世界任何一个市场,若质量、等级出了问题,只要在电脑上一查编号,就知道是哪个种植园生产的。新西兰猕猴桃采摘期长达40~50天,每天采摘的果实必须迅速送到选果车间,通过电脑检测,符合质量的按标准分级包装,然后又迅速送到贮存冷库预冷,迅速将果温冷降到0℃,最后贮存到气调冷库中。从采摘到冷库贮存仅需12小时。冷库贮存的猕猴桃,一年四季可配售供应市场。
几点启示和建议
目前,我州的猕猴桃约8万亩。不论生产种植环节还是储运销售环节,与新西兰相比,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经济效益上,差距更是天壤之别。根据我州猕猴桃产业发展状况和新西兰猕猴桃产业给我们的启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我州猕猴桃发展要走“两依托,两发展”的路子。虽然新西兰也在大力开展猕猴桃产品加工开发,但其做得最成功的仍是在全球的鲜果销售。就猕猴桃系列产品深加工开发而言,我州老爹公司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可以讲是走在前面的。因此,我州的猕猴桃发展要坚持依托老爹公司,走发展加工型猕猴桃的路子。目前我州主推品种米粮一号,要进一步加强选育,培育出更加适合加工的品种,以满足老爹公司加工的需求。亿事达公司是我州目前最居实力的果品贮销企业,其先进的选果和贮藏设施为发展鲜销猕猴桃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和基础。所以,我州猕猴桃的发展,在依托老爹公司走发展加工型猕猴桃的路子的同时,还要依托亿事达公司,走发展鲜销型猕猴桃的路子。形成加工和鲜销两条腿走路的局面,做大做强猕猴桃产业。今冬,州扶贫办将由下属的扶贫培训中心高标准地开发100亩鲜销型猕猴桃基地示范,引种新西兰猕猴桃和国内最优良的猕猴桃品种,取得经验,逐步推广。
第二,努力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目前我州猕猴桃开发面积不算小,但开发质量很低,管理粗放,基本上没有修剪,任其自然生长,施肥打药也没有任何规范。造成产量低、果质低、效益差。据有关资料介绍,新西兰目前猕猴桃每年出口达10亿新西兰币,折合人民币约60亿元。新西兰全国猕猴桃总面积约20万亩,每亩收益在3万元人民币。质量差异带来的是效益差异。我州果业开发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尽快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第三,积极促进果农的规范生产和销售协作。目前我州鲜销果品尚处在“千家万户生产、千家万户销果”的初级发展阶段。提高果品质量、延长销售时间、获得好的效益都受局限。在生产环节,要引导千家万户按照统一的质量技术规范来组织生产,使果品质量提高有可靠的物质技术保障。在销售环节,在统一销售还不可能的情况下,要加强协调,整合销售力量,防止相互拆台低价竞争。为了加强生产规范和销售协作,建议成立专门负责果品生产和销售的果业局或果业办,由果业局或果业办研究制定每种主导果品产业的生产技术标准,并负责销售工作的组织协调。
第四,努力提高果品的商品化处理能力。果品从采摘到进入市场货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商品化处理,包括分级,包装、贮存、保鲜、运输等许多环节。这些环节,都是增值的过程。由于传统的交易习惯以及经济能力限制,目前我州的鲜销型果品大量存在着统装销售,影响了果业效益的提高。提高果品的商品化处理能力,主要还是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实现,但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并辅以必要的经济支持。
扫描关注猕猴桃微信公众号1
微信公众号码:sldmht
微信公众号名称:十里地猕猴桃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