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4亮点多多,小米迭代更新的预埋策略让我为它点赞。但老实说,距离震撼还有很远。我甚至没听完演讲,就走出了大厅。
而且,身在现场实,我一度想站起来大声吐糟一下:那么大一块钢板,把它变成了边框,那边框外的部分,哪里去了?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有多少有形资源的浪费!
在我看来,这些有形的部分,根本就不需要过度宣讲,包括功能。雷军与小米设计师们的构想与体验,永远都落后于消费者的整体体验,后者比演讲更真实。而且,即便再讲一小时,也挡不住一种现实:未来,一定会有超越小米4的硬件终端面世。
真正让我为雷军点赞的,是他昨天凌晨发给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在我眼中,它远远超过小米4的价值。
因为,这是一家初创公司难得的文化自觉。纵有一些PR色彩,我亦不吝赞美,视之为一家中国新兴互联网企业自信的宣泄。
让我倾心的是信中这几句话,我间隔复制一下:
1、没有不可复制的模式……无论多么耀眼的成绩单,都已经过去了,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
2、小米真正的壁垒在于,梦想和使命、真诚与热爱、为梦想和使命而战……有真爱,无所畏。
3、我们的梦想在全球,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小米,不是某一个人的小情怀,而是一群人的光荣与梦想,一个时代的机遇和使命。
我觉得,这是一种归零与重启。小米过去4年的成绩确实令人欣喜。但无论软件、硬件,还是互联网生态布局,也即所谓“铁人三项”,都没有真正不可突破的门槛。这一层面的角逐,是一个水涨船高的过程。小米今日受到的追捧,苹果们已收获多年。
这说明,雷军明白,中国企业过去几年不断挑战苹果,最难的不是苹果的软硬件,也不是所谓商业模式,而是一种梦想与使命,以及实现它们的情感与力量。
任何伟大的企业,都不可能完全通过精确复制再造一个。苹果固然成功,但也只是成功的一种,乔布斯与库克们只提供了一种可能。我们谈论超越苹果,从来就是一个伪命题。追逐有形产品的过程里,如果没有精神的超越,即使商业上打败对手,也未必获得更多的尊重,包括自重。
也就是那句“凡客体”的表达:“有真爱,无所畏。”有真爱,你会爱人,也即《论语》里的所谓“人者,仁也”;唯有爱人,你才会有强大的动力,面向未来,无所畏——它不同于”无所谓”的屌丝情结、浪荡情怀,而是一种充满情感的使命与担当。有真爱,无所畏,荆棘也是梦想的一部分。
去年9月4日,我在微博里说到小米的命名文化。俗话说:贱名易养。"小米"名字低姿态,无数微小的金黄的颗粒,渲染着一种乡土情结与平民意识,它是一种大众食粮。我并不同意雷军老说什么吊丝定位,这只是一种浪荡与自由,屌丝虽然充满奋斗精神,但它并不能完全代表最广的大众,屌丝其实是最容易变化的阶层。
小米应该坚守的是广阔的平民路线,不暴利,但有最深的基础。
前日演讲中,雷军几处表达也让我眼前一亮:“亮出旗帜”、“创业4年的代表作”、“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让国人骄傲的国际品牌”、“互联网思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我觉得,“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让国人骄傲的国际品牌”、“互联网思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是真正的小米精神。
前段时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让公司做了一则广告,上面是“扫地僧院士”李小文的形象,广告语如此:“华为坚持什么精神?就是真心向李小文学习。”我觉得,这传递了伟大梦想背后的清贫与坚守。而一个超越所谓高端与低端,为平民着想的小米精神,与此异曲同工。
当然,一定会有人认为我在溢美。我当然知道,一场演讲,一封信的语言,是可以包装出一种伟光正的形象。但是,我还是相信,在梦想层面,4岁的小米与37岁的华为,拥有同样的深度。
有时,我甚至觉得,一旦有了爱与责任,一个乞丐的梦想,不会比国王的梦想卑微。
小米当然有很多粗糙处。雷军的表达,就像中国许多互联网英雄们过往的表达一样,充满理想主义情怀,言辞掩不住自信的宣泄,未来,小米的商业旅程也许会被证明梦想过于高远。
但是,我坚信,当一个企业与创始人敢于承认,有形的东西都没有神秘,最有价值的是团队(人才),“没有团队一切都是扯淡”,敢于公开谈论文化与梦想,并视之为一种壁垒的时候,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核心的竞争力。
过去几年,如果让我选出一个最得瑟、最庸俗的词汇,就是商业模式。有了它,人们一度认为就有了一切,甚至将它神秘化。我还是那句话,当中国商学院泛滥,言必称“商业模式”是一种壁垒的时候,就是一种缺乏创新与梦想的时刻。
雷军的表达,我更愿意视之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家们的一种集中反思与重估的符号。就是说,当中国产业界有了有形部分作为支撑之后,最为欠缺的,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与精神的力量。用任正非的话来说,就是“资源终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40年前,没有多少人体会到柳传志等人寄居在体制内、甚至依托美国对手发展自身的商业梦想;15年前,人们嘲笑马云口出狂言的时候,没有多少人体会到中国人能够造就一种新商业文明;BAT们的口水战,遮蔽了中国互联网业真正的文化气质。
我甚至愿意为最近困顿的罗锤子鼓与呼:突破有形的障碍,爱恨交加之中,“锤子”应该也会一条超越的道路。它与小米映衬,闪耀着一种“农”、“工”的奋斗气质。
几个月前,我曾写过一篇关于2014年中国企业年会文化的评论,其中提到,这一周期,中国产业界开始一边渲染危机感,一边敢于直白地兜售使命、梦想及情怀,我就知道,在全球商业社会,一个中国的新时代来临了。
因为,这是一种对于文化的集体自觉,有形的东西总会有遗憾,总会生生死死,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扫描关注猕猴桃微信公众号1
微信公众号码:sldmht
微信公众号名称:十里地猕猴桃
周至猕猴桃信息网www.029mht.com最好的猕猴桃为您生活加油! |
欢迎大家投稿,关于家乡、关于猕猴桃、关于你的记忆。 |
投稿邮箱:1977574120@qq.com |
642